凉州地处蒙古草原、青藏高原和西域的交汇地带,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融汇之处。
东汉中期开始,羌人走出青藏高原,东迁到了西域一带,与凉州本地汉人时常生冲突,导致西羌反叛此起彼伏,持续百年之久,极大的损耗了汉王朝的国力。
东汉时,凉州共有武都郡、陇西郡、汉阳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酒泉郡、敦煌郡,十二郡国。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大汉实际上掌控的只有汉阳郡、安定郡以及半个陇西郡。
近两年多的时间,凉州刺史马腾任用李牧、赵奢为将,连续收复整个陇西郡,金城郡以及武威郡。
汉王朝在凉州的统治有了明显上升的趋势。
凉州之所以如此之乱,归根结底还是百年羌乱造成了羌人与凉州本地汉人以及大汉朝廷之间的嫌隙。
羌人虽然整体战斗力不如汉军,却也无法彻底消灭他们。
羌人一旦遇到汉人的官军围剿,作战不利后,会立刻躲进青藏高原。面对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汉军将领也没有应对之策。
原本历史中的东汉末年,凉州显得尤为混乱,反叛的不止是羌人,甚至许多当地的汉人大族亦参与其中。
反叛者有之,称王者有之,勾结异族者有之,挟众叛乱者有之,割据一方者,更是比比皆是。
如此混乱的局势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军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割据势力,有的甚至长达三十余年之久。
除了东汉朝廷始终无法解决百年羌乱外,还有就是相比于西汉时期,东汉政府对凉州的重视程度下降许多。
西汉武帝时期,曾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同时对凉州进行大力开。
为了对付匈奴这个汉王朝的北方大敌,汉武帝移民西北、戍边屯田、兴修水利,将凉州打造成了一片沃土,有效的阻断了匈奴和西域各国、羌戎间的联系。
然而到了东汉光武帝复国后,匈奴的势力大幅度减弱,甚至内部分裂为南、北两大势力。
南匈奴内附汉王朝,成为大汉抵御游牧民族的北方屏障,北匈奴在汉王朝与新崛起的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联合打击之下,最终离开蒙古高原,西迁到了中亚及东欧地区。
汉王朝的北方大敌被灭,凉州作为阻挡匈奴与西域、羌人等交流的战略要地,重要性自然而然的大大降低。
加上凉州又比较贫瘠,东汉中期开始对这里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最明显的事情,就是东汉取消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的撤销,标志着东汉放弃对西域的管理,同时没有西域都护府的牵制,也让凉州羌人更加的为所欲为。
其实,东汉朝廷取消西域都护府也是无奈之举。
一来,当时的东汉国力已经明显有下滑的趋势,与羌人在凉州的多年战争,财政支出巨大,国库空虚,难以继续承担西域的军事和行政开支?。
二来,随着威震域外的大汉名将班的去世,他的继任者无法处理西域问题,反而造成西域都护府与西域诸国战火不断,混乱不堪。
此时东汉朝廷不但要处理凉州羌人的问题,北方的鲜卑也开始渐渐崛起,东北的乌桓也蠢蠢欲动。
而且东汉外戚与宦官的不断内斗争权,内忧外患之下,放弃西域都护府也是无奈之举。
至此开始,大汉失去了对凉州西北诸郡的控制,张掖郡、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酒泉郡、敦煌郡五郡国形成了“凉人事,凉人治”
的政治局面。
北地郡也被西鲜卑等游牧民族占据。
所谓的“凉人事,凉人治”
是指,当时的凉州本地汉人与羌、氐等各族杂居多年,加上大汉朝臣多次上书请求放弃凉州,皇帝还在朝政上议论此事,导致本地豪族已经对大汉朝廷不再信任,亦对朝廷派遣的官员非常排斥。
最终导致凉州的政权与军权被当地豪族把持。
到了东汉后期,武威郡、武都郡、陇西郡因为当地羌人的不断作乱,本地豪族对朝廷失去信心,这里同样失去控制。
幸好西北边陲之地天降大神李牧、赵奢,作为战国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克星,李牧、赵奢对于西北的局势自然是洞若观火。
马腾凭借李牧、赵奢的统军之能,以及马、庞德的万夫不当之勇,陆续收复凉州诸郡。
否则凉州必然如同原本历史中一般,大乱三十年,直到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开始治理雍凉地区,内劝耕种,外安羌胡,为农牧业展提供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凉州地区的叛乱才渐渐平息下来。
凉州地处西北要冲,是两汉经营西域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更是隔绝羌胡的战略要地,还是拱卫京师的天然屏障。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战马养殖基地,亦是整个东汉中后期名将的摇篮。
以“凉州三明”
皇甫规、张奂、段颎为的东汉名将,皆出身凉州。
整个东汉一直延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的传统。
原本历史中刚开始的董卓,后来的李傕郭汜为什么能挟持皇帝,其余诸侯不敢进犯,就是他们掌握着这个时代的天下强兵,凉州军与关西军。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率领凉州军与关西军反攻长安,吕布、徐荣等人率领同样是强兵的并州军却仍然不是对方的敌手,可想而知凉州军与关西军是何等的精锐。
自光武中兴之后,名将武臣,多出自凉州。
等到马腾统一整个凉州,将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掌控在手中,就能培养出源源不断的战马。
一旦天下有变,趁着天下大旱,百姓饥馑与各郡诸侯互相攻伐之时,马腾任用李牧、赵奢为将,驱使羌人、氐人做先锋,席卷东来,则镇守雍州的董卓是否能挡得住马腾的东进。
白起、李牧同为“战国四大名将”
,会在汉末的大争之世,第一次交手吗?
在百年血与火的淬炼下,羌人、氐人见识到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后,他们还会老老实实的听从马腾、李牧等人的号令吗?
赵奢能为儿子赵括报长平之战的刻骨仇恨,还是为了避开白起的锋芒,领兵西进,攻占西域诸国,为大汉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