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朱元璋登基之后对官吏管束严格,官场风气有所改善,但元末长期的压迫与不公早已让民众对朝廷失去了信任。
这个新生的王朝要想重塑官方权威,仍需付出相当的努力。
时光飞逝,转眼已至二月,李伟忙得竟忽略了元宵节。
相较之下,他更享受独自在家清点收入的乐趣。
今日是本月运营总结的日子,李伟整理好账目后得出结论:这个月的盈利将近两千贯!
这比摆地摊所得丰厚得多,虽然辛苦一些,但依然值得。
“老朱真是位好人啊,多亏了老朱!要不是他强夺秘方,逼得我不得不稍微动脑筋,我也不会有这般收获!哈哈……”
李伟望着账本上的数字,放声大笑,并顺便感激了那位迫使他走上创业之路的朱姓老人。
“来福,叫上所有人开会,今天我要给大家发工资,除应得报酬外,每人额外发放一贯作为奖励!”
李伟满面春风地吩咐道。
“多谢老爷,老爷确实是位大善人!”
来福一边感恩一边阿谀奉承,李伟早先就告知过他也有薪资可领,除了与帮工相同的底薪外,还根据总销售额享有提成。
虽然提成比例低于货郎,但随着货郎数量增多,他通过总额提成获得的收益只会比货郎更多。
李伟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先说了些鼓励的话,激励大家继续努力,随后便大方地开始派发工资。
听到李伟提及还要额外发放一贯钱,这些帮工和货郎们欢呼雀跃,李伟看着这些为自己工作的员工,突然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就在李伟庆祝丰收之际,吴奇也入宫向朱元璋汇报。
“这个月赚了多少?赶紧给我们讲讲。"朱元璋满怀期待地询问道。
这个月总计……总计卖了一百五十贯钱。"吴奇吞吞吐吐地报出数字,内心满是忐忑。
听到这数目,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即不可置信地追问:“卖了多少?”
“一百五十贯。"
吴奇再次确认,声音有些发颤。
这回他听清了,确实只有一百五十贯。
“放肆!你竟敢戏弄朕,你以为朕什么都不懂吗?”
朱元璋瞪着眼睛怒视这个奴才。
他虽不太明白生意经,但晓得李伟独自经营时,一天就能挣十几贯,如今派了那么多工匠,开了这么多店铺,怎么可能才这点收入!
他指望靠这笔钱贴补北伐军费,实现每年十几万贯的目标。
“臣不敢欺瞒陛下,此话千真万确。
确实只卖了一百五十贯,都是那明黄商会闹的,大家都买他们的香皂,我们皇家店铺几乎无人问津啊,陛下!”
吴奇慌忙哭诉。
“荒唐,你卖他也卖,为何你卖得这般少?他连个铺子都没有,朕可是给了你这么多皇家店铺!”
“陛下,虽说他没店铺,却把货寄售于他人店铺,周边所有店铺都有他的货品,我们的皇家店铺虽不少,却难以与众多店铺竞争。"
“把货寄售给别人?他们肯收?”
朱元璋皱眉思索,这些弯弯绕绕实在复杂。
“是的,陛下,那些店铺里全是他的货,他先赊给店铺,起初也有几家想跟我们赊账,臣没敢答应。"
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这狗东西居然敢赊账给别人,就不怕对方赖账?
近来李伟事务繁杂,尽管亲军每日上报,但朱元璋实在没空细究这些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