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他为何夜夜都来巡视窑厂?”
“曾经我也问过公子这个问题。景德镇窑火千年不灭,镇中百姓几乎都吃这碗饭,亦敬畏童宾窑神,不敢亵渎。三窑九会常有巡逻卫兵,狮子弄这条路走了千百遍,从未遇过什么宵小,按说不必担心治安问题,可公子还是夜复一夜,不管有多忙碌都会亲自巡窑,我当时也觉得纳闷,只那时年纪小,并未领会其中深意。”
“他如何说?”
梁佩秋走到狮子弄某片院墙下,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曾经爬过无数次的梨树。时年正告诉她,昔日徐稚柳的回答:
世间虽大,众生却在一片月光下,活在同样一个世道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多走一些路,就能多做一些事,又何乐而不为?
梁佩秋听完,神色落寞,眼中隐有凄婉之意。
其实她心里早就隐隐约约有一个答案,只猜想和真的听到感觉是不一样的,深藏在心底酝酿了许多年的期待终于得以验证,她本应开怀,然命运弄人,终究晚了一步。
他不能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回归理想的诗人田园,而她亦无法追随那片永恒的月光了。此后狮子弄的那条路,梁佩秋每一夜都会走。
“时年,可以请你再回去一趟吗?将这些书送给阿南可好?我本也想回瑶里看一看,只现在恐怕走不掉了。夏瑛大人一死,镇上人人自危,湖田窑和安庆窑都……你送到之后,便留在那里陪阿南,他年纪尚小,需要人照顾,我这里你不用担心。”
“你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只是做好本分罢了。你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
“这本《横渠语录》你也不要了?”
“上面有他的注脚,我想阿南比我更需要它。”
“可你……”
“我拥有的已经够多了。”
其实一个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人,留下的东西怎会嫌多呢?她只是割舍不下那片月色,也爱屋及乌,割舍不下同一片月色笼罩的人。
更何况那人是他阿弟,便也如同自己阿弟。
她还要送阿鹞出嫁呢,答应她了,会给她准备一份“嫁妆”
。像兄长给妹妹的陪嫁一样,以全阿鹞的念想。
她没有经验,也找不到人商量,思来想去,厚颜求到梁玉面前。
梁玉冷眼瞧着她的憔悴,啐骂了句杀千刀的。尔后一挥手,豪情万丈,脂粉铺子、金银玉器店走一遭便化解了她的尴尬,末了拐着弯地鼓励她振作,夸她字好,旺铺。
哪里是她字好,分明有人教得好。
她想,景德镇和那人留给他的东西太多了。
她走不掉。
只好挥挥手,对时年说,你走吧,以后别再回来。
**
后世有书记载,这位出生于万庆年间的小神爷,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仍为着一片月光而活。
托时年将《横渠语录》并徐稚柳生前的手札一并送回乡下给阿南后,梁佩秋没了后顾之忧,尽可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事,于是向王瑜辞行。
王瑜在她开口前先出声打断:“今日下午要开窑,你先随我去一趟窑房。”
到的时候正赶上龙窑口子大开,夫半师傅们正相继把瓷器装进匣钵。这里面,不同的器具也讲究不同的摆放烧法,原因是瓷器上的釉在烧制过程中是完全熔融的,且有流动性,冷却后会粘住接触到的物体。如果直接烧一撂有釉的碗,那么得到的就是一撂粘住的碗,但是瓷胎不会粘。
一般成瓷底部都有一块无釉的部分,也许在其他位置,那就是烧窑时放在窑板上的部位。
一撂碗,碗口向上放入匣钵,就是叠烧。为了防止粘连,他们通常会把碗内部的釉刮掉一圈,大小和底足一样,再把另一个底足无釉的碗放上去。碗之间只是胎接触,就不会粘,叫涩圈叠烧。
偶尔也会在碗之间加一块泥片,叫垫饼叠烧。还有支钉叠烧、托珠叠烧、砂堆叠烧等等。不论哪种叠烧,碗的内部都有缺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