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会计说。
“哦,我有一个主意,可能方便一点,但是费钱。”
张静月说。
“什么办法?”
邱会计问。
“村里有很多老旧宅子都倒了,大多数都是家里人搬去城里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重新盖,空着这么一块一块的地干嘛不用?这旧宅基地,村里回收回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张静月说。
“不容易回收吧?”
邱会计担心地说。
“试试呗,村里这么多户人家共用一个管道,到时候哪里堵了,要疏通也费事。如果就近建化粪池,十来户用一个化粪池,村民们方便,后期维护也方便。”
张静月说。
“我去跟老杨商量商量。”
邱会计迟疑了一下说。
“但是老宅都是村里老一辈住得地方,要回收回来恐怕不容易,更不要提还建粪池子了。”
另一个村委的工作人员老刘叔说。
“商量商量,不行再来量地。”
邱会计说。
“对,商量商量嘛,为村里展,乡亲们肯定也愿意支持。”
张静月说。
不出老刘叔所料,这个办法在村委会一经提出,先就遭到了村委会大部分成员的反对。
村里就没有回收老宅基地的先例,如果现在的村委会开了这个先例,往后在村里真的就没有什么声望了。村委会的成员都是在这个村里土生土长的人,见证了以前的艰苦岁月,也目睹了老宅的衰落颓败。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房子越翻越新,仍然还有许多颓废的老宅在时光洪流中坚守。像村里的老人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仍一边感叹着时代变迁,一边挺过了暴风骤雨。现在让他们抛弃这些“老人”
,他们做不出来。
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村委会蔓延,一面渴望着展、渴望着小康,另一面却又惧怕时代改变这个小村庄往日的模样。
张静月提的建议被否定后,村主任主动清理了自己家的老宅基地的废弃砖瓦,在那里建了一个村里唯一的一个化粪池。
旱厕改造完成后的一天,村主任突然找上门来,跟张静月商量要在村里建祠堂。
张静月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建祠堂?”
村主任说:“这是我个人的意思,以后年轻人都在外面的城市安家了,老一辈的人如果都不在了,这个村子说不定也没有了。如果建一个祠堂,每家每户的先辈都有名有姓,就算老家没了,至少还有人记得他们。”
张静月点点头。
“以村委的名义提出建祠堂,我觉得不太妥当。所以只能以你的名义提出给村里建一座祠堂。”
村主任说明了来找张静月的原因。他怕村里人说他中饱私囊,他要避嫌。
“嗯嗯,我理解。”
张静月说,她和村主任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但是选址还有费用怎么算呢?”
张静月又问。
“这些都由村里出,你不用管。”
村主任说,“这是全村人的事。”
“好。”
张静月很不习惯村主任一反常态,以前都是主动要张静月去做,现在开始客气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