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直播被剧透历史的千古一帝免费阅读 > 第20章 王翦灭楚(第3页)

第20章 王翦灭楚(第3页)

很明显,这六十万大军是现凑一起的,互相之间生疏、沟通各种各样的问题,王翦趁着这段时间,用咱们的话那叫下基层,把方方面面的先搞定,免得一出战出现配合不力、沟通不力的情况。

而项燕至少没有时间做这个事,秦国可以耗,楚国就剩半壁江山,还一大半是原始森林,就这国内封君和楚王朝臣还内斗不止,要不是秦军突然进攻,大家还不一定齐心协力,要是拖下去,国内就得先乱起来。

而王翦这是阳谋没法破,我带六十万大军来,你派不派军队来阻挡?

你派,起码的和秦国一样,倾举国大军吧!不然可不一定能挡住。

好,那我不和你打,我就拿国力活生生耗死你。

秦国此时已经占有整个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汉中平原、四川盆地。

这可都是产粮区,而楚国此时基本等于什么都没有。

你不派?那就更好了,我一路直接打过来!

而楚国毫无办法,王翦并没有深入楚地,陈县之前提过,早就被秦国占领,只不过由于李信战败才被楚军又夺了回去。

王翦身后就是秦国疆域,颍川郡又是交通要地,粮食物资可以毫不费力的源源不断送来。

楚国想断王翦粮道逼他作战都做不到,毕竟断粮道就要打进秦国,都能打进秦国了,也不至于能被王翦堵在这里,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

而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结局,或者项燕其实也能看到。

秦国是看一下这下子能不能直接要楚国的命。

而楚国是看这一下子能不能留半条命,吊着不死。

高度都不在一个高度。一个想干掉别人,一个不仅只能奢求别人不干掉自己,还准备放弃一些东西来获得生存。

接下来的剧情:《史记》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而猜测其一项燕意识到这没法打,先退兵再想办法,耗不下去了。

其二如果还有记得长平之战廉颇被换的朋友,应该能够猜到了,楚王和朝堂也受不了了,你打又打不进去,整天耗着,耗不起啊,数次催促项燕,你是不是怕秦国啊,还是想谋反啊?打啊,进攻啊!

你项燕带着举国大军,不是谁都是嬴政,用人不疑的!

而且你项燕也是楚国公室后代,虽说这位置有点远,但理论上项燕也是可以当楚王的!谁放心啊!

其三世族封地与楚国王室的后勤支援不能保障,也许是有意掣肘,也许是有难以克服的困难,总之,导致了楚军粮草缺乏。

楚军中的各个封地私兵集团,对项燕产生了种种严重质疑,导致楚军号令难以统一,使项燕统帅部无法坚持长期对峙。

或许是其中一种,或许全占了,项燕退兵了。

而借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

这一退,就是一辈子啦!

楚军一退,王翦一看时机到了,下令全线出击,紧紧咬上楚军,在涡河之南追上了,随即就是一场上百万人的血腥厮杀!

而同样是河,项燕被秦军堵在河边,楚军主力被完全消灭。

而他的孙子项羽也是在河边,直接破釜沉舟,一战歼灭秦国最后的主力军队。

历史仿佛就是一场轮回。

而后蒙武领兵攻略淮北之地,王翦带兵直击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而关于项燕的结局,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司马迁先生,您老家是只管记,一点不考虑学历史的后辈。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六国年表》《史记·楚世家》《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这些里面记载死在蕲南之战,也就是涡河那场决战。

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又记载:

项燕在负刍被俘后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作战,死于秦王政二十四年。

而我们现在编写的《中国通史》及苏教版《史记选修》用的是第二种说法!

而总有人说项燕也是背了灭亡的锅,可项燕有错吗?没错啊,国力不如耗不起那就只有逼战。

楚王有错吗?也没有,全国大军都在项燕手上,哪怕就是完全信任项燕,可楚国也没有那么多粮食能够陪秦国耗下去。

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你要是国家有巨大优势,同时还有一位靠谱将军时候那就应该稳扎稳打,和敌人打消耗战,只要开战,已经有九成胜算。

当然,这个说法必须把冠军侯霍去病抛开,不是谁都能够就粮于敌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