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两京十五日结局 > 第三章(第2页)

第三章(第2页)

喧嚣渐渐平息下来。附近店铺里的百姓纷纷冒出头,好奇地朝这边观望过来。朱瞻基不想让他们见到自己的狼狈样,跌跌撞撞走到两座石狮子之间的桥阶上坐下,眼神活像一只被遗弃的小狗。

于谦安排停当,走到太子面前,还未及禀告,朱瞻基忽地抬头问道“你是如何知道,白莲教会在玄津桥上设下埋伏”

他还记得这个小官临上桥的一声呐喊,让自己迟疑了半分,否则落水的可不只是三保太监了。

于谦从怀里摸出一张信纸,恭敬地递过去“殿下离开锦衣卫后,臣得到消息,得知城中可能藏有贼人暗桩,恐有碍于殿下,故而追上来提醒。又怕宫禁森严,故备了一封书信请人传递,只是没想到”

朱瞻基展信扫了一眼,心头一热。虽然百官尽职乃是本分,可一个小小行人能做到这地步,真可谓是忠纯之臣了。

“以你之见,接下来该如何”

太子不知不觉,已把这八品小官当成了咨议谋臣。

于谦道“这一次祸极熏天,枝干断折,实是开国未有之局面。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得力心腹,着手追查。须知贼人筹谋极为周备,倘若稍有延滞不决,只怕再无机会找到真相。”

于谦当初急着催促锦衣卫办案,就是怕稍晚一步,很多线索便湮灭无痕了。

朱瞻基摇摇头。第一件事,他心里还有点谱,可派心腹查案自己如今是孤家寡人,哪里还有什么心腹于谦知道他的难处,连忙开解道“殿下莫愁,五军都督府、南京守备衙门、五城兵马司、应天府、锦衣卫都有熟习缉事的老手,皆可阶下听用。”

朱瞻基沉默半晌,从牙缝里蹦出四个字来“我信不过。”

于谦先是一怔,旋即明白。

不怪太子惊弓之鸟。白莲教既然能渗透宝船运入火药,能买通留守左卫的旗兵巡河灭口,能在与皇城近在咫尺的玄津桥上设伏,谁能保证他们在官府里没有内应事实上,白莲教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就是总有信徒在官府里做内应,其中不乏高官大吏。

如今在这南京城里,恐怕没有一个人敢保证与白莲教无关。

一面是惊天大案,亟须彻查;一面是满城嫌疑,无可信者。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隔着潺潺流动的秦淮河水望向皇城。

此时虽然已过午时,日头抛洒下来的热力却丝毫不减,朱红边墙上那一溜琉璃叠瓦被映得流光溢彩,煊赫夺目,透着通天的雍容气势。只是光亮越盛,对比越强,在鳞次栉比的巷道桥楼之间,一条条阳光难至的阴影之地格外醒目,它们深深嵌入都城肌理之中,勾勒出一片难以言喻的恶意。

不过在宫墙的边缘,尚还有一条灰边,这里恰在明暗过渡之间,非黑非白,颇为暧昧。于谦凝望远方,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人影,道“臣保举一人,堪当此任。”

“嗯”

太子眉头一挑。

“就是扇骨台下救了殿下的那个应天府的捕吏,他姓吴,叫作吴定缘。”

一听这名字,朱瞻基手一抖,尴尬、羞恼与愤怒一齐涌上面孔。是,那家伙是救命恩人不假,可他也侮辱了大明太子。朱瞻基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受过这等虐待,不杀他已是通天恩德于谦你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于谦见太子要作,并不慌张,道“殿下您仔细想,如今整个留都确凿与白莲教无关的,能有几人”

朱瞻基“呃”

了一声。要说整个南京城最无疑的,确实是吴定缘不假。他要是白莲教众,坐等太子淹死在秦淮河里便是,不必费那么多周折。

于谦见朱瞻基沉默不语,趁机又道“我与他在牢中交谈过。此人性格乖僻不假,眼光却颇为卓异。臣之所以能赶来玄津桥,也是因为他提醒说殿下危机未除,可见是个有能耐的人。”

“他真这么有能耐,怎么会只是一个捕吏怎么不是捕头”

“殿下见事极准。这个吴定缘的父亲,正是应天府总捕头吴不平,家学渊源,虎父岂有犬子”

于谦故意把吴定缘的“名声”

隐下来,免得徒增太子担忧。

“再有手段,他一个小角色,能查出什么”

朱瞻基撇撇嘴,心里那道坎还是过不去。

于谦道“白莲教耳目众多,若是缇骑四出,只怕会打草惊蛇。城狐社鼠之流,还得让鸡鸣狗盗之辈去应付啊。”

朱瞻基还要找什么借口,于谦忽然正色道“昔日管仲挽弓几杀齐桓公,可齐桓公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遂有称霸中原之业。殿下聪敏睿断,宜以史为鉴。”

朱瞻基盯着于谦。眼前这小官鼻梁挺拔,下巴宽正,明明年纪跟自己相仿,口气却和詹事府的老师一样老气横秋。朱瞻基犹豫片刻,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好吧,今日本王暂且擢你为右春坊右司直郎,准便宜行事。”

右司直郎只比行人高出一品,但这个职位要随侍太子左右,负责弹劾、纠举之事,前途比起行人可高出太多。但朱瞻基只给于谦一个名分,只字不提吴定缘,显然还是心存芥蒂。于谦也明白,这是太子让他监视吴定缘干活,于是伏地一拜,道“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朱瞻基不甘心地耸耸鼻子,道“希望你我今日都没走眼,不然”

话未说完,远处街道传来隆隆的马蹄声,不一会儿便看到尘土飞扬,一大队盔明甲亮的禁军飞驰而至,为的骑士是个大脸汉子,面上覆着一抹白棉布,遮住了大半张脸,单留出一双细直眼目,冷不丁看过去,还以为是要行凶的贼人。

可左右两边的旌旗表明,来人正是皇城守备太监朱卜花。朱瞻基记得他是世居云南的蒙古人,本名脱脱卜花,后来入宫侍奉,蒙赐朱姓,接掌勇士营,乃是太宗的心腹之一。

现在三保太监和襄城伯都不在,朱卜花便自然成了皇城主事之人。

朱瞻基见他赶来,便从石阶上站起来,表情轻松了一些。这场磨难,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他垂下胳膊,轻轻摆了摆手。于谦心领神会,知道太子不想把这条线太早暴露,便知趣地后退了几步,混入人群之中。

勇士营马队转瞬即到玄津桥,这些骑士都是在草原上磨炼出来的精壮,一跑起来气势惊人,令人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朱卜花不待坐骑停稳,便从马鞍滚落下来,向太子惶恐请罪。朱卜花解释说,他近日面上得了疽疮,不得不以布遮面,恐惊太子。

不过也幸亏他得了怪病,没能去东水关接驾,这才躲过一劫。朱瞻基面无表情地勉慰了几句,表示先进皇城再说。朱卜花叩了个头,亲手把太子扶上马鞍,又把昏迷的郑和抬上一辆厚幔厢车,周围骑士立刻围了个密密匝匝。

朱瞻基在马上用鞭鞘一指于谦,对朱卜花道“此人护驾有功,赏他马、牌。”

太宗在位时,经常喜欢赐功臣马牌。“马”

指的是配了紫锦辔头的宫马,准许在城内驰走;“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