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婆卑躬屈膝,一脸的老褶挤在一起,像是碰着什么喜事,笑开了花。
三个男孩站作一排,由着人当作货物相看买卖,牙婆挨个儿给介绍。
“这第一个,七岁,会背些三字经,百家姓也读过一些,家里人都在这两年灾祸里去世了,活不下去了,自己卖身到我这儿的,作价1o两银子。”
“这第二个,八岁,身板壮实,虽是不认字儿,但能干些轻松活计,还能看顾着您家公子哥儿,作价八两。”
“这第三个,也是七岁,家里日子苦,被家里卖来的,也是在家里做惯了活儿的,七两半银子。”
“三个孩子,都是好了的,规矩都知道了,不会多话,简单的算数也都会。”
三个孩子都是七八岁,个头儿都不算高,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瘦。
大太太看向平安“既是给你挑小厮,便由你自己来挑吧”
“嗯”
赵平安走了出来,毫不见外“既然牙婆说了你们都会些算数,我问个问题,也不难,谁能答对了我就买谁。”
牙婆瞧着这家人让个孩子来挑人不免有些稀奇,不过客户至上,她倒是无所谓的,便给那几个孩子使了个眼色。
三人互相看了看彼此,遂异口同声道“请少爷出题。”
赵平安清清嗓子,问道“张家有个儿子要成亲,他爹出门去采购,他先是去布店买了3两银子的布匹,又去饰店花了8两银子买了支金钗,中午在酒楼请朋友吃饭花了半两银子,走的时候还花1oo文钱买了坛酒,随后又去水果铺子订了了1oo文桃,2oo文梨,去肉摊子买了二两银子的肉,最后还在杂货铺买了3oo文的糖和醋,后来他觉得手里钱不够又去饰店把金钗给退了”
赵平安问的时候,一旁的姜大太太赵平悦牙婆等人也跟着在心中算,想着这问题倒也不难,只繁琐了些,倒也合理。
他说的语并不快,连珠炮似的条件从这个三岁孩子口中说出来,总算说到结尾。
“我要问的问题是:他一共去了几家店”
姜太太“”
赵平悦“”
牙婆“”
三个孩子“”
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啊
所有人都在想,不应该是算花了多少钱吗三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都有些懵。
最大的那个孩子第一个站出来,思索道“我只算得出他花了六两二的银子,去了几家我并没有数,我猜是八家。”
第二个孩子挠挠头“我猜是九家。”
第三个孩子搓着衣角说道“我猜是七家。”
赵平安摇摇头道“都不对”
“正确的答案是六家对不对”
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