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三十文钱,怎么说也是开了个好头。
到黄昏时候,李恬她们才回到了村里。
周大叔回家听两个孩子说娘和隔壁许家嫂嫂一起去县城了,就一直在村口等着,生怕出点什么事,直到远远看见自家驴车,才放下心。
周大婶子一见到周大叔就开心的道他爹,我和侄媳妇上午采了十几斤侧耳,赶去城里卖到了姚家菜馆,一人分了三十文钱,高兴不
周大叔三十来岁,脸堂黑黑的,个子不高,身材却壮实,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
他走过去接过周大婶子手里的鞭子,牵了驴车,笑道托侄媳妇的福。
李恬看着这两口子眉来眼去的,只觉得被塞了满嘴狗粮。
到了家里,李恬赶紧把三十文钱拿出来,跟之前许文柏给的二十五文钱放在一处,又仔仔细细得数了一遍,共五十五枚。
她喜滋滋地将这些铜板用一块旧帕子包了,放在里屋的立柜里藏好。
第二日一早,她和周大婶子又去了后山,这一次平菇少了许多,两人一起忙活了半天也只采了不到五斤。
她将这五斤平菇用竹篮装了,吊在水井里,井里凉的很,不易坏。这两日的时间,除去自家吃的,一共攒了有八斤。
第三天跟着周大叔的驴车又去了县城。
周大婶子手巧,会做绢花,赶集时在集市上卖卖,偶尔也给县城里的脂粉铺子送些去寄卖,不过能收回的钱少之又少,都是看铺子老板的心情给。
这日正好是周大叔做工的地方离县城很近,她们便跟着车一起去了。
周大叔将她们送到城门处,叮嘱黄昏时还在这里接她们,便走了。
李恬和周大婶子挎着竹篮和包袱一起进了城门。
到了姚家菜馆,将前一日采摘的八斤平菇兑了,姚翠娘说这东西卖的好,提了五文钱一斤,共兑了四十文钱。李恬和周大婶子各分了二十文,然后便一起在县城里逛逛。
本来今日周大婶子是不来的,还是李恬说想来城里逛逛,上回来得急走的也急。
今日有半日的时间,李恬自然想好好摸摸门路。
周大婶子也不防她,带她去了寄卖绢花的脂粉铺子,春天挖草药卖的药铺,还有米面铺子、布店、医馆等等。
这一转走下来,李恬深刻的觉得,势利眼真多,许多铺子里,不要说掌柜,就是小厮都能对她们呼来喝去的,不把乡下人看在眼里。也难怪他们第一次去姚家菜馆的时候,周大婶子有些畏畏缩缩的。
她直感叹,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到了中午,她们在一处巷子口的面摊歇脚,李恬看着面摊老板锅里的面条和蛋皮,口水直流,道婶子,咱们中午在这吃吧
周大婶子看了一眼,摆摆手,咱们去那边买个馒头吃吃算了。
李恬问面摊老板,老板,面条多少钱一碗
面摊老板笑着道二位,清水挂面两文钱一碗,加蛋皮额外多一文钱,加鸡汤多两文,加鸡腿多四文钱
李恬没有犹豫,回头对周大婶子道婶子,咱们买馒头去吧
一文钱两个大馒头,够她吃的饱饱的了,忍忍算了,反正她知道自己是女主,以后有的是好日子过
两人走着走着,周大婶子突然指着旁边一个巷口,对李恬说侄媳妇,这里头进去就是书塾。
啊李恬有些没反应过来。
文柏就在里头读书呢之前你婆婆病重的时候,我跟着我家那口子一起来给文柏送口信,我记得这个地方周大婶子解释道。
其实这几天aheiahei李恬心里是惦记他的,特别惦记。
她看着巷口呆,这时周大婶子突然内急,让李恬在附近等她,就匆匆走了。
周大婶子刚走,巷口里出来几个书生,随后呼啦啦又出来不少人,老远,李恬看到了熟悉的那个人。
那一刻,不知怎的,她突然有些情怯,赶紧往旁边的小摊后头躲了起来。
她看到许文柏还穿着那件灰色的圆领袍,跟两个书生走在一起,其中一个她见过,是同村的张春元,另一个她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