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王建国,龙飞九五,这是多少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事。郭洺听到这里,心中不觉意动。
李善长、刘伯温看出他的想法,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
“眼下上位只自称国公,麾下的将士们,爵位封到顶,也不过是个侯爵,名分大义上,终究是矮胡元朝廷,还有那些草头王一截。”
“说得对,主公若能在这时候称王,大伙的官职便能跟着水涨船高,大家的士气,必会更上一层楼!”
郭洺听到这里,终于被两人的话打动了,咽了口唾沫道:
“好!既然如此,即日起某家便正式称王,国号大吴,建元大中!”
按照郭洺的设想,将来自己若是称帝,自然还是承袭历史顺序,以“明”
为国号,不过现在只是称王,并非称帝,作为过渡阶段,暂时用“吴”
作为国号,还算妥当。
历史上的朱元璋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朱元璋在集庆(南京)自称吴王,张士诚在隔壁平江(苏州),一开始自称诚王,后来也改称吴王。一时间江南地区,竟然出现了两个吴王,堪称奇事。
不过现在郭洺所处的时间段,张士诚还没有改称,因此郭洺现在自称吴王,倒也合适。
“依照两位先生的意思,某家称吴王以后,接下来又该做些什么呢?”
书斋内,郭洺端坐案前,用手指轻敲桌面,举头望向自己对面的李善长、刘伯温二人。
“上位,臣有几条建议。”
李善长沉思片刻,拱手道。
郭洺好奇道:“你且一一说来。”
李善长道:“其一,上位称王之后,应该组织人手,重新厘定百官职位,上到朝廷,下至地方,所有文官武将,给予他们相应的官职和待遇,唯有如此,才能人心思定、各安其分。”
“嗯,说得不错。”
郭洺点了点头。
先前由于战事众多,无暇他顾,郭洺在占领区推行的职官制度,大体上还是照搬元朝旧制,如今既然要建国称王了,自然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敷衍儿戏,所有细节都得好好推敲。
见郭洺肯定自己的建议,李善长接着道:
“其二,上位称王之后,应该组织人手,重新编撰律令法典,废除胡元的一切积弊恶政,涤荡腥膻,再塑华夏,唯有如此,才能显示我等是汉家正统。”
“其三,上位称王之后,应该组织人手,立刻准备科举,传令各地士宦人家的子弟,前往金陵应试。国家初建,需要大量官员治理地方,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这时候开科举,最合适不过。”
“此外,主公接下来的几年,应当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等到咱们实力更进一步的时候,立刻出师北伐!驱逐鞑虏,扫除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