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决叛徒之事,暂时告一段落。
虽说一口气杀了七千多人,但郭洺心里却并不感觉畅快,反而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担心自己杀人杀成了习惯,将来会变成朱元璋那种暴君——
说到底,他的灵魂终究还是一个现代人,没有经历过古代枭雄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无法真正做到漠视他人的生命,百分之百自私自利。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态,郭洺一连几日都精神倦怠,处理政务也力不从心。
这日早朝结束,郭洺派人把李善长、刘伯温请到自己的书房,先是与二人讨论治国理政的方略,接着话锋一转,谈到了几天前处斩案犯之事,长叹一声道:
“两位先生,本国公迫于无奈,一口气处死那么多人,心中总觉得如鲠在喉,你们以为,此事我做得对还是不对?”
郭洺本以为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文官,肯定会劝自己少造杀孽,却没想两人闻言,竟然异口同声道:
“上位做得没错,其他有罪的官吏,可以酌情宽恕,唯有对付那些谋逆之臣,绝对手软不得,一定要杀一儆百,严正典刑。”
见郭洺表情呆滞,李善长出言开导道:
“上位,臣与你相处日久,知道你向来有仁者爱人之心,但有的时候,为君者必须杀伐果断。”
“那些叛臣哪个不受上位厚恩,每天过着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们的家眷自然也没少沾光。上位处死这些人,上应天道,下顺民心,就是后世史家议论,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这点上位尽可放心。”
刘伯温微微颔,接过话道:“李大人说得不错,那七千人死便死了,主公实在不必介怀,应该把目光放在当下。”
“如今两浙、福建、江西,江南、淮南诸地,几乎都归顺了主公,主公应该趁此时机,建国称王,而后养精蓄锐、伺机而动,待到时机合适,立刻出兵平定四方。”
早期追随郭洺的文武群臣,皆称呼郭洺为上位,只有刘伯温特立独行,一直以主公相称。
“称王?”
郭洺闻言,思忖片刻,有些犹豫道:“如今胡元未灭,北方有刘福通,川蜀有明玉珍,广东还有邵宗愚、何真,广西有也儿吉尼,云南有把匝剌瓦尔密,现在就称王,会不会太早了些?”
郭洺来自后世,对那道着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策略,一直深信不疑,所以哪怕现在他的实力,已经远远甩开同时代的一众诸侯了,却还是以吴国公自居,并未想过称孤道寡的事。
见郭洺心存疑虑,刘伯温摇头道:
“主公,眼下胡元在南方的势力,除粤、桂、湘、滇、黔几处贫瘠之地,尚有残存,其他的地方几乎全部肃清,主公现在南面称王,有何不妥。”
“至于邵宗愚、何真、也儿吉尼之辈,全都是癣疥之疾,不足为患。主公想平定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不错。”
李善长赞成刘伯温的提议,边抚胡须边道:“想那韩林儿、徐寿辉之辈,当初率领蚁贼,刚拿下几个州县就敢称帝,上位现在的势力是对方的几十倍,难道还没有资格称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