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不好听,贾雨村又不是贾政的儿子,凭什么让人家全心全意的为自己谋划呢?
二来,京城贾家势力的确很大,“四王八公”
也绝非是浪得虚名,可是官场和情场差不多是一个道理,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往往势力越大也就代表得罪的人越多,得罪的势力也就越大。
朝堂上面若是势力不平衡,一家独大的话,皇帝也看不下去了不是?
正因如此,贾雨村早就明白投靠荣国府是一次赌博,等于从今而后便在自家的身上打上了贾家的烙印,这也原书之中他从不曾感激林如海的理由——虽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位,同时也让自己不得不面对许多贾家的政敌。
贾雨村是个聪明人,在官场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更是彻悟了“有得有失”
的玄奥。但人就是如此。知道是一回事情,接受并付诸行动又是另外一回子的事情。
这就是所谓的“知易行难”
!
但投靠亲王一家就完全没有这样的“难处”
了——对于一般人,甚至是皇帝而言,官场就好比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所以争斗不可避免。
而换了亲王一家则偏偏不按照道理出牌!
对他们一家子来说,但凡能投靠进亲王门下的,那就是“鸟太大了,应该选什么样的林子”
——江山社稷这一家子都能唾手而得,在这样人手下混饭吃。再次也是个从龙功臣吧?
贾府和亲王两边的实力实在不成比例,只要是张了眼睛的人都知道如何取舍。
贾雨村一明白过来,哪里会让这样的机会从自己手上白白溜走?
虽然哭得惨了一点,磕头磕的疼了一点,更将什么读书的人风骨丢了个十万八千里,可是只要能进了亲王家的门墙,托庇与亲王一大家子的羽翼之下,那些玩意儿当真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贾雨村还很有心计的将自己从进士出身贬成了举人,这小子觉得这就可以看出自己的诚意了。
要知道。不论进士和举人虽然都是官身,可一个是直接进入官场,另一个则是候补——以这样两种身份投入别人的名下,后果绝不相同。
像贾政身边就为了许多的“清客”
。这些人有不少都是举人,他们或者想要借助贾家的势力谋求一个官位,但更多的直接就做了谋士一般的角色。
对于这样的举人,大清朝的政斧是不怎么理会的——每次开科取士都会产生成百上千的举人。二十几年累积下来就更是不可胜数,而大清的政斧职位也就那些个,当真是“僧多粥少”
。更不可能一一安排。
更何况上面还有进士,同进士等人呢?
“进士”
简单的说也就是更够直接进入官场的人士,这些人至少也能混一个九品芝麻官儿。在皇帝和有野心人的眼中,多多少少都占了一丝权柄,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争夺拉拢的对象。
康熙是个掌控**及其强烈的皇帝,为了保证自家皇位的安稳,他曾再三告诫自己的儿子和爱新觉罗家的那些个王爷们,不允许他们随意和这些人勾搭——他和张野一样,极恨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将“天子门生”
划拉进自家的口袋。
贾雨村因着这样的告诫,又搞不清楚亲王究竟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为了安全起见,更是为了未来的主子考量,这才费劲心思的改了自家的出身。
不过张野连同他们一家哪里知道这样的窍门?
“你是还是举人?”
,后土层听张野说过,“举人”
就是那些读了一肚子四书五经后参加考试,然后省大考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想着这样的人物也算的上了有大毅力,便随口夸奖了道:“很不错啊!”
贾雨村闻言,心中的小人儿纠结的内流满面了:这不是重点好不好?
妞儿一听也来了兴致,围着依旧跪在地上的贾雨村转悠了好几圈,两眼放光的问他:“你当真在省试中考了第一,看不出来啊!”
“就是!就是!”
,猴子也很是不信,一面附和了妞儿的话,一边质疑道:“就你这样的小胳膊,小腿儿怎么会是第一?”
这下子贾雨村当真哭了出声:“小姐,少爷你们说那是解元啊!而且小人考的是文试,不是武试!”
而且这还不是重点好不好——咱们现在不是在谈论我投靠的事儿么?!!!
不提贾雨村委屈的不行,只觉得亲王一家的门太难进。单单说张野,他老人家一听这小子不是解元便没了兴趣。
要知道,张野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便是《唐伯虎点秋香》,又因为唐伯虎就是解元,所以对解元是情有独钟。
所以贾雨村倘若当真说自己是“解元”
,说不定张野还真不介意做一回“华太师”
……起码没事的时候让贾雨村和什么“对穿肠”
搞一场比试,那还是很有看头的。
后土见张野他们都不想再和贾雨村啰嗦了,又看着贾雨村装的实在可怜。而且这人对妻子好歹算是情深意重,便想自家虽然不会收他,可是却能推荐给人皇,便打算记住此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