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先生出题,正合适。城里没有比他学问更深的人了。”
“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题?肯定挺难的……”
……
“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题?肯定挺难的……”
……
驼背老者叫廖文奉,是一位书堂的教书先生,在延州城算是有名的学者。他向四位姑娘说明:“这场比试,我会出五句上句,请在规定时间内对出下句,写在纸上交于我,我觉得谁对得最好,谁就得分,每一句两分,总分十分。下面是第一句,听好:‘春去秋来天淡淡,淡淡秋心愁故土’。”
四位姑娘都没有马上动,显然是在思考。台下的人们也在窃窃私语,议论着这句该怎么对。不一会儿,四人6续拿起来作答,全部答完之后,四名丫鬟分别将姑娘们的答纸送到廖文奉手中。他浏览了一遍后,对着其中一张不住点头道:“这句对得最好:‘南来北往路迢迢,迢迢北月背乡云’。其他三人都只注意到了衔接、次两句的‘淡淡’,以及每句的第三字同为“秋”
字,却没现次句的‘秋’和‘心’正应其后的‘愁’字。三号姑娘对的下句中,‘北’、‘月’合而为‘背’,得两分。”
记下一之后,廖文奉又出了第二句:“雷鸣万山中,山中风起雷作,电闪明万山。”
这句的难点不仅在于“山中”
、“雷”
以及“万山”
的同字,还有“鸣”
、“明”
这两个异字同音。结果是二号姑娘对得最妙:“风啸九天下,天下雷动风行,人狂笑九天。”
以“啸”
、“笑”
对“鸣”
、“明”
,工整。廖文奉看罢赞叹不已:“术书有云:‘风雷相薄’。上句有‘雷’亦有‘风’,下句还敢以‘风’、‘雷’相对,妙哉,妙哉!”
第三句:“衣谷双全显富裕”
。典型的合字释义对,“衣”
、“谷”
二字合为“裕”
,‘衣谷双全’自然富裕。此番又是三号姑娘对得最妙:“日月并升耀光明”
。
第四句:“加木枷重重重架”
。此句乍看是个多音叠字对,第一个“重”
为“众”
音,后两个“重”
为“虫”
音;同时它也是个双重合字对,“加”
、“木”
二字既可成“枷”
,也可成“架”
。二号姑娘对出:“今口含乐乐乐吟”
。第一个“乐”
为“越”
音,后两个“乐”
为“勒”
音。“今”
、“口”
二字既可为“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