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没有推辞,笑眯眯的收了,回去继续伺候炉子。
普兰德的大名,唐植桐是听说过,全名中、央、普兰德洗染店,最早在沪县,是国内较早用机器干洗衣物的洗染店,以去除污渍、精工织补、手工熨烫闻名遐迩。
1956年7月由沪县迁京,总店在前门外大栅栏,在王府井大街、西安门大街有门市部。
同年迁来的还有照相馆、理店、制衣店等等。
有些话,没人提,但不表示不存在,就如同没人愿意开口讲为何接孩子一样。
之所以去沪县考察服务业,并将服务人员、设备统一迁来四九城,除了四九城这边服务质量不大行以外,技术也存在一定差距,毕竟在解放以前,沪县有外滩,都是跟洋人打交道的,处在国内时尚的最前沿。
照相业56年一共来京19人,以中国照相馆、国泰照相馆为代表。
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几十年后东方新天地的地界,这里有新式结婚礼服,是很多思想开放的年轻人结婚拍照选。
国泰照相馆在西单北大街,跟中国照相馆的硬件条件差不多。
四九城百姓最津津乐道的是理店,“华新”
、“紫罗兰”
、“云裳”
、“湘铭”
四家理名店集体迁到四九城,足足有1o8人,当时被人戏称“一百单八将进京城”
。
56年7月27日,大名鼎鼎的“四联理馆”
正式在王府井大街北口的金鱼胡同33号挂牌营业。
理店名字挺长,除了“四联理馆”
以外,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联合。
实事求是来讲,四联进京以前,四九城女性的型就那么几种,说好听叫庄严、厚重,说难听就是土、呆板。
四联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那里服务热情,而且会的花样多,做的型新潮,能烫出大波浪,几天下来,名气就打响了。
56年8月4日的时候,《北京日报》上甚至刊登了四联的新型,妥妥领先个二十年。
四联理店的师傅们是靠手艺赚钱的,跟几十年后部分tony傍富婆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四联进京前,四九城的理价格一般在一毛到四毛之间,四联却是理八毛起步,烫头两块二。
尽管价格不菲,但宾客依旧盈门,经常爆满,尤其是年关的时候,每逢腊月,前来烫头的女同志络绎不绝,理师傅这个月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一天能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相对应的,收入也高,能拿一百多块钱。
除了以上种种,还有裁缝。
1956年四月,2o8名来自沪县波纬、雷蒙、造寸等21家服装店的“红帮裁缝”
被选拔进京。
裁缝以宁波人居多,之所以被称作“红帮裁缝”
,据说是鸦片战争后宁波开埠,当地裁缝开始为被称作“红毛”
的外国人做衣服,因此得名。
服装店进京,《北京日报》头版头条进行过报道“适应都人民改进服装的需要,上海二十家著名服装店迁到bj”
。
但老四九城人嘛,不光嘴快,探究欲也强,没多久就有人说,四九城新添了一家制衣厂,谁要是穿上这家厂出的衣服,可就了不得了。
其实也不算新添,是在某级别非常非常高的单位下属的“服装加工部”
基础上,与进京的“金泰”
“蓝天”
“雷蒙”
“鸿霞”
“造寸”
“波纬”
“万国”
等七家最有名的服装店共同成立了四九城友联时装厂,也就是后来大大有名的“红都”
。
友联有三大任务,基本不对外,除非带着单位证明信的出国人员或者有省、部单位的介绍信才能到那里做一套衣服,而且价格不菲。
在品牌的加持下,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若是有谁结婚穿一身红都,那将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
小两口接下来交流了一下这次去安东的收获,小王同学很高兴,这下足够两家吃上大半年了。
去正屋吃饭的时候,凤芝跟唐植桐打小报告“哥,咱妈这阵子中午都按时吃饭了,我看着呢。”
“好,奖励你一颗糖,一会找你嫂子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