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为什么螳螂被称为捕虫神刀手 > 第9章 跳出外围(第2页)

第9章 跳出外围(第2页)

慕喜子指着苏阳和王壮,说:“对,就这两个兄弟,说他们是八路阳城县大队的,还有队伍在村外。”

苏阳上前一步伸手与保长握手,说:“你好,我们是八路阳城县大队的,我叫苏阳。”

“好!好!”

保长也忙与苏阳握手,说:“鄙人姓董,名景山。”

苏阳说:“董保长好。我们在外打游击,路过这里,想在你们村住几天。”

“请!我们进屋聊。”

董景山伸手把苏阳他们让进屋里,坐定后又忙着倒水说:“听说你们阳城县大队打了几个大胜仗,真的还是假的?”

苏阳没想到消息传的这么快,看来八路军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在关注。只是消息都是道听途说,并不确定。他说:“我们阳城县大队成立不久,战斗力还很弱。经过几个月的集训,过了年和鬼子皇协军打了两仗,消灭鬼子不到一百人,消灭皇协军一百多人。不能说大胜仗,只是小胜而已。”

“哈哈哈!”

董景山笑着说:“看来这是真的!咱们阳城县住的鬼子多,加上皇协军,保安团,侦缉队,特务队这些汉奸,遍地是敌人,你们不容易。不过听说柳寨子庄是个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们不在庄子里躲着,怎么到这里来了?”

苏阳喝了口水,说:“柳寨子庄是个好地方,但敌人进不去,我们也出不来。现在我们队伍有一多半被围困在庄子里。我们不能光守着一个庄子,我们要动全县人民,和我们一起共同抗日,最终把阳城县境内的鬼子和汉奸全部消灭。所以我们在外打游击,会逐步展壮大的。”

董景山听着,点着头,说:“你们在我们村里住,敌人知道了怎么办?”

苏阳笑说:“我们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和人民心连心。我们不怕敌人知道,我们就是要和敌人战斗的。我们主要担心群众会不会支持我们。”

慕喜子这时插话说:“八路是我们自己的队伍,我们知道。咱武工队一小队的同志们,常来我们村,一来我们就聚在一起,拉半夜心里话。”

苏阳才明白他们一来慕喜子和董景山就不把他们当外人,是武工队的同志们做过工作的,他说:“武工队的同志们我们还不认识,下次遇到一定见一面。”

董景山说:“那是一定的。不过他们只有六个同志,都是秘密的来,秘密的走,村里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我问你们也是这样吗?”

苏阳摇头说:“他们是干秘密工作的,我们是作战部队,不一样。对群众我们不保密,但也要防止敌人获取我们的情报。”

董景山说:“那你们就住村公所吧,你让同志们进村,我去找人给你们做饭。你们总共多少人?”

苏阳说:“二十个人。”

董景山出去了,苏阳让王壮去通知部队进村,他便与慕喜子聊天。

齐家川五百七十多户人家,两千多口人。主要有三户大地主。在外当官的和做营生的没一百也有好几十个人,但基本上都是在以前国民党旧部政府和军队里,做营生的慕喜子也说不上在哪里。在现在日本政府和军队的不多,只有村南的齐少川家三儿子齐胜在县特务队,其他慕喜子也没听说有。苏阳自然默记于心,齐少川家三儿子齐胜将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他一百多户小地主,有三五亩地到三五十亩地不等,近二百户人家是没有土地的,有佃户,有在村里做长、短工的,有在镇上揽工的。

表面上看村子比较富裕,实际上只是比其它村强一点,自鬼子来了两年多,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村民主要靠土地生存,土地主要是生产粮食,而粮食是战乱年代各方势力主要的战略物资,为得到粮食无不各用其极,鬼子更是没有下限的索取。村里百分之七十的家户处于赤贫状态,过了年就缺粮,许多家户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王壮带着队员们进了村,不一会,董景山就带着人,挑着三挑子食盒,一挑子箩筐进了村公所。苏阳他们也没再客气,吃了饭,就在村公所落了脚。

驻了两天,苏阳还是觉得驻村公所不妥,便托董景山找到村东一处荒废的院落,与董景山商量了,托董景山买了些材料,又找人用五天时间整修了一番,便搬了过去。这里院子比较大,适宜他们训练,十多个土坯房间,不如村公所好,但可容纳百十人,同时离东山梁比较近,进退自如。苏阳又托董景山买了粮食,蔬菜,还有几车煤做饭取暖。就这样他们在齐家川安顿了下来。

苏阳他们对土地政策没把握,没做这方面工作,只是了解村里情况。所以和这些大大小小的地主没生矛盾冲突,这些地主也对他们没有概念,大家相安无事。

苏阳他们每天出早操,绕村子跑一圈,高调在村里亮相。起初,村里年轻人好奇,来看他们训练,没几天大家熟悉了,都知道他们是阳城县大队的,便有人想着要参军,苏阳不但没拒绝,还在院门口摆了一张桌子,立了个牌子“征兵登记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