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作战辽东时,其部下多东莞人,可考者,计有:
韩润昌东莞人,袁崇焕爱将,隶袁崇焕麾下为都司。崇祯所赐袁崇焕的尚方剑,是由韩润昌带领的。崇祯召对袁崇焕于平台,只有祖大寿、吴三桂(祖大寿的外甥)及韩润昌跟随。崇焕下狱,祖大寿、吴三桂大惊,夺山海关而出,奔回锦州。韩润昌自投于狱,袁崇焕被磔死,韩润昌谪戍陕西镇番卫,明亡,返里为僧。([民国]《东莞县志》引《袁督师行状》)
林翔凤东莞人,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武举,又中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3o)文举。隶袁崇焕任辽蓟督粮推官,袁崇焕《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所谓“现任蓟镇督粮推官林翔凤,臣之至戚,慷慨知兵,且善武艺,与诸将士官交契甚厚”
者,即其人也。(见《东莞县志》卷四六、四七《选举表》)
谢尚政东莞人(见前)
黄又光东莞人,万历三十年(公元16o2)武举,隶袁崇焕为辽东宁前道参谋守备。(同上)
叶向日东莞人。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武举,天启七年(公元1627)会选,袁崇焕选任守备。(同上)
丁、袁崇焕与东莞人的亲密关系。
袁崇焕与东莞人的亲密关系,除上面提到的族叔袁玉佩招三千兵援辽、袁崇焕部下多东莞人两点之外,还表现在明末东莞人多怀念、悼念袁崇焕之诗咏上。天启七年冬,袁崇焕乞休回莞,明年四月,崇祯召回,当时东莞水南人陈灼有《朔夜与袁大司马话别》诗:绿浓溪上淡春烟,曲奏霓裳夜正怜。共信筵芳须待月,应知交态自忘年。人堪惜别花边语,谁结狂来醉后缘?万里胡尘他日扫,一天晴色凯歌还。
袁崇焕在辽东前线,水南人陈学壮有《寄自如袁大司马》诗说:华轮久矣不相亲,海国遥瞻报国身。阃外自能神石略,胸中元是溢阳春。千秋日月开明圣,一曲阳关静塞尘。搔南天惊绩奏,勒名端在见麒麟。
袁崇焕被冤杀后,陈炅(字明良,崇祯十二年武举)有《挽袁自如大司马》诗二: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男子当为天下奇,满朝交赞圣明知。已忘白马图家计,直抵黄龙誓自期。韩范在军胡胆落,苏张当国士心疑。千年幽恨还谁似,读罢“金陀”
有所思。(以上俱见《东莞诗录》)
崇祯十六年(1643)张家玉到京应试,凭吊袁崇焕故居及鏖战旧迹,写下了《燕市吊袁督师》诗:黄沙白雾皂雕旗,独赖孤臣两臂挥。热血作书招死士,裹疮临战立重围。遂令汉卒闻笳奋,共扫妖氛奏凯归。劳苦功高谁得似?中山何事谤书飞?(张家玉《文烈公集》卷七)
永历元年(公元1647),张家玉起兵抗清,过水南,拜袁崇焕祠堂,作《谒大司马自翁袁老先生遗祠怆然有感》诗:吊罢遗祠泪几挥,辽阳回事成非。空留冷庙沧江上,不见犁庭铁马归。星落尚疑阴雨暗,风高犹想阵云飞。只今羽檄纷弛急,那得先生再解围!(同前)
明朝以后,东莞人悼念袁崇焕的诗文更多了。兹不赘叙,以省篇幅。
戊、东莞的袁崇焕遗迹。
袁崇焕有《重修三界庙疏文碑》,立于东莞水南乡三界庙内,文为袁崇焕天启七年十二月作。(见《东莞县志·金石略》)袁崇焕故居在水南乡守义坊罗乡二姓村后,有月楼(见《东莞县志·古迹略》)。东莞城城内在明代有为袁崇焕立的牌坊,题曰:蓟辽柱石。(见《东莞县志·古迹略》)。东莞县纪念袁崇焕的祠堂有五:(1)在水南乡三界庙后座。袁崇焕被冤杀后,乡人陈日昌等悯其冤,悬其生前《待漏图》于三界庙后堂,为祭奠之地,后遂为祠堂。(2)在水南乡兴宁门右,名“乡先生袁大司马祠”
,道光间唐棣、陈名等倡建。(3)在莞城东正街(东莞中学右侧),名“袁督师祠”
。(4)在温塘乡中和墟,袁族公建。(5)在茶山乡,袁族公建。
东莞袁氏族藏的袁崇焕画像二帧,一帧为正面像(《碧血剑》上集“图片”
第二页中《袁崇焕像之一》就是这画像的头部)上有清末史馆总纂陈伯陶题“袁元素先生真像”
七字。一为侧面像(即《碧血剑》上集“图片”
第十二页《袁崇焕像之二》)。这两幅像和“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条幅同为袁督师祠中物。1911年,张伯桢从北京回东莞据以摄制,影印于他所编的《袁督师遗集》中。
上面所谈四点,是在《明史》、《明纪》、《明通鉴》、《通鉴辑览》、《广东通志》诸书之外的袁崇焕是东莞人的证据。
三、袁崇焕生年考
金庸先生说:“袁崇焕生于哪一年,无法考查。”
在叙述到天启七年袁崇焕为魏忠贤党所论,被迫离开宁远时,说:“那时他还只四十岁左右”
。因不知袁崇焕生年,所以不能确指崇焕离宁远时岁数。
[民国]《东莞县志》卷六一《袁崇焕传》中引《袁督师行状》说:“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四月二十八日戌时。”
则袁崇焕在天启七年离开宁远时是四十四岁。崇祯三年(公元163o),袁崇焕被磔时只有四十七岁。
五、陈策及袁崇焕《南还别陈翼所总戎》诗考
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第五节注七中说:“陈策不知怎样在辽西牺牲,相信他是袁崇焕从故乡带去的子弟兵之一。”
这个推断,是错误的。《明史·陈策传》虽然语焉不详,但可从《陈璘传》、《童仲揆传》中窥其大概。《袁崇焕评传》屡引《明史》而不及此,可谓失之眉睫了。今据上述各传及[民国]《东莞县志;陈策传》勾出他生平轮廓:
陈策,字纯伯,一字翼所,广东东莞县莞城内人。万历四年、十三年(公元1576、1585)两中武举,十四年,成进士,受广州左卫所镇抚,累迁广州海防参将。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随总兵陈璘统广东兵五千援朝鲜,抗击侵略朝鲜的日本兵,分备露梁岛,败日本将领平清正于6,焚关白平秀吉舟师于海,事平,又随陈璘督广东兵平播州杨应龙之乱,以功升遵义副总兵,镇抚建南,在任十六年,威信大著。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十一月,加陈策为援辽总兵,统率湖广、四川援辽各军,防守虎皮驿。天启元年(公元1621)三月,后金陷沈阳,陈策赴援,渡浑河,距城七里立营。努尔哈赤挥兵攻击,陈策奋战,十三日。因援绝战死,时年六十九。谥忠愍。
明代东莞诗人尹守衡有《挽陈翼所总戎》诗说:
六师何日不张皇,一旅能来捍朔方。馘折四千雄虎贲,风传草木尽鹰扬。孤忠岂乏封侯骨,九死宁销烈士肠。汉垒云连成底事,军中独有一陈汤。曾歼关白入朝鲜,已斩杨酋定蜀川。猿臂昔曾称上将,龙头今尚见长天。皇穹自长妖氛恶,国运仍多杀气缠。遂使英雄尽尘土,又闻烽火照甘泉。
陈策忠愍祠,在东莞城城外教场的陈策巷,今尚存。祠后座枕中山路,今辟为杂货店铺,为中山路十二、十四、十六号。即《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广州府部;祠庙考》中所谓“天启七奉敕建,为辽将死事陈策,在教场尾”
者也。
北京袁督师庙《袁督师遗诗》石刻,原出《岭南遗书》中《袁督师事迹》,中有《南还别陈翼所总戎》一云: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
这诗,张伯桢编的《袁督师遗集》、张次溪编的《袁督师遗稿遗事汇辑》卷三和卷一收之,张其淦编的《东莞诗录》卷一九亦收之,都作袁崇焕诗。梁启《袁督师传》亦谓此诗为袁崇焕作,《袁崇焕评传》第七节、第八节及第八节注三都有评述,认为是袁崇焕诗。
我认为,这诗决非袁崇焕作,理由是:
一、天启二年(公元1622)正月,崇焕“朝观在都,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义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明史;袁崇焕传》)这是袁崇焕出关之始,其时,陈策死已周年了,二人怎能“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