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世子风流 > 第55章 少年强(第2页)

第55章 少年强(第2页)

第二天的考试,前面流程一样,只是考卷相对简单些。

秦刚在案上打开试题一看

《殷其雷诗》一,限七言律,以“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为限韵字;

《一言兴邦赋》一,限五百言以下,以“一言而可以兴邦”

为限韵字;

宋代科举大多沿用隋唐体例,诗赋之题基本都从儒家经典中寻找。

先看这次的诗题“殷其雷”

,出自于诗经国风中的召南,后世公认是借妻子呼唤外地的丈夫归家,而代指君王渴求天下贤良之士的求才之意。只有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又正确地理解了它的意思,才有可能在考试中把诗的主题写对。

求才诗,秦刚稍稍长出了一口气。古代文人多自负其才,诗歌咏叹并劝君王惜才爱才的优秀诗作并不少见。如果要以宋代之后的名诗排行,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那一可排为第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秦刚本来并非一定要去做“文抄公”

的,终是放不下这名诗的题意切合,然后再用考场下的韵书一查,巧了龚自珍这绝句用的韵脚是雷哀才三个字,正属于上平十灰韵,与限韵字中的“雷”

字同属一韵。

可能用现代人的音,会奇怪这“雷”

为何会与“哀才”

在同一韵,这主要还是由于古汉语音与现代音之间的变化差别。换句话说,“开哀台该才栽来呆腮”

等这一批字,在宋代的时候,还是与“灰魁回梅雷崔嵬”

等字是相同的韵音,都在“上平十灰”

韵。反倒是“泰太带外盖”

这些我们感觉是同韵母的字,却是在另外的“去声九泰”

这一韵,而“蔡碍戴在”

等这些字又是在另一个“去声十一队”

韵里面。

限韵没有问题,那么对这诗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考场的时间也挺宝贵,考题要求的是七律,所以原本的绝句只有四句,秦刚便要给它“狗尾续貂”

,再添四句。

只是,七律比七言绝句并不只是简单地增加四句话。

就拿龚自珍的这来看,原来的四句中并无对仗的句式,而七律却要求三四与五六这四句两两对仗的,所以就要在中间插入,而原先绝句的三四句铿锵有力,掷地生声,这时移到七八句作结尾也非常合适。

再看龚自珍的那绝句的创作时代背景,是在封建王朝的末期,开头两句对腐败官僚体系及当时政局昏暗的批判之意有些过于强烈,考虑到此时是在朝廷的应试场合,所以还是要想法稍稍收敛一点激愤的意味。

所以秦刚在考虑,接下来的三、四句诗,文采不重要,但稳重感却是一定要加强,最好还是增补一点所谓的“正能量”

然后根据七律的创作思路,在第五、六句适当引用些典故,也能为推出最后两句的绝唱铺垫氛围。

最终,在稿纸上几经思索,又涂涂划划,秦刚终于凑出了中间的四句,于是,全诗便成

《殷其雷诗·九州求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问学圣贤破万卷,求索生民溯千载。

秦孝七国贤者来,燕昭千金马骨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间的四句虽说是差强人意,但是好歹从原来的诗意中,引到学子读书求知的方向,再提到了当面秦孝公对天下各国求才,燕昭王千金市马骨的典故,极好地呼应了主题要求,作了挺不错的中间过渡,还把七言律诗的基本格式都补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