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赵麟一行人来到了中原书坊。
同时,也见到了中原书坊的少东家李锴之。
此人文质彬彬,二十八九岁的模样,不过言行却是极为老练,一看便知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
李楷之与这位大名鼎鼎的文曲星交谈一番后,也是暗暗吃惊。
眼前少年不愧是享誉中原的神童,文曲星。
年龄虽小,可言谈举止,十分的老成,一点也不像是少年人。
“赵公子,您的意思要出专门的文集?”
若是其他士子这样说,早就被他轰出门了。
要知道京都、中原、江南三大书坊,一直以来都只是编撰院试、乡试合集。
就是把本地诸多优秀的学子的文章,汇编成厚厚的一本。
从未为哪个学子出过专门的文集。
放眼整个天下,能专门出文集者,无不是林世海这种大宗师级别的大儒。
就连江南四大才子,他们四人也只是出了一本合集而已。
而且,就算出了专门文集,也不一定能保证畅销。
比如,如今那位内阁次辅的文集,虽印了不少,却都是他的门生,或者逢迎拍马的人买去了。
销量可以说极为惨淡。
出版专门文集,看似能扬名立万,可往往折戟沉沙,沦为天下士人笑柄者居多。
这也为何李少东家听了赵麟的话,苦笑摇头的原因。
在他看来,这位少年太轻狂了。
或者他认为自己写出了两千古佳作,有了名气,够出版专门文集的资格了?
想到这里,这位李少东家便劝道“赵公子,我的建议是,您出版专门文集的事,还是先缓上一缓。还是先把您这次的文章,放在编撰的院试合集里。”
“若哪一天,等您进入了翰林院,写的文章足够多了,再出专门文集也不迟。”
其实,他这番话已经说的足够委婉了。
意思就是你现在还不够格。
赵麟听了他这话,朗笑一声站起身“看来我们是合作不了了,告辞。”
“不送。”
这位中原书坊的少东家,也是一个傲气的人。
他见这少年如此执迷不悟,也就不再劝说。
唯一遗憾的是,这次编撰院试文集,少了此人的文章。
不过,也不妨事,拿五年前院试案的文章,糊弄一下就是了。
反正这是常有的事。
就在赵麟准备离开之际,一声苍老却沉稳有力的声音喊住了他。
“小友留步。”
那位李少东家见到父亲竟来了,连忙起身迎接“父亲,您怎么来了?”
“呵呵,我再不来,我们中原书坊岂不是要失去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鹤童颜的老者冷哼一声。
赵麟回过身,也打量了一番这位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