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下黙然,不等台上人讲演完,众人早已溜光。
会后。工厂交由一个名叫梁新槐的人当厂长,此人原是‘齐总的帮办’,说助理谈不上,说马仔又贬低了些。总算‘齐总’能给他开髙薪,拿人钱财替人当差,他上任半年后,工厂总不见效益,市场竞争激烈。大理石品质虽好:,无奈价格太高,销路不畅。梁厂长思来想去,觉得要降低成本必然先从人工费用开刀,于是他减少定额工时,压低计件单价,克扣劳保用品,弄得众人怨声载道,情绪低沉,早有人开始打算另谋出路了。梁厂长和他的工头们心中哪里有工人的利益,那管工人的死活;按照他的话说,老子办企业图的就是赚钱,不赚钱我神病,把钞票朝里扔?
使用风镐的开山工,每天被大马力的工具震得手掌开裂,吹出来的石粉满天飞,不载口罩吃不消,戴了口罩气不畅。又苦又累工资又少,这份工作实在干不下去了,有些工人已四散另谋生路。据说齐厂长又到外省招来一批新工人,末了,新工人受不了盘剥压榨,又都跑光。工厂再度瘫痪,齐跃武只好把厂又卖了。
宋氏集团接手后,工厂面貌焕然一新。唐明辉随‘马工’等人在矿山采石,转眼三年过去;除了原来的一些老职工,随后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考进厂来的有男有女,都是历届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有文化有朝气,容易接受新事物。职代会主任对他们交代过,不久会派他们到新接收的厂矿去担任技术指导工作。等到培养好新的接班人,他们又会返回二十八分厂来。分新房时人人分一套,众人皆大欢喜。既然吃了定心丸,再不为前途而担忧;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冲天。;不少人还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有人提议把边荒碎石打成细砂当成建材买给建筑公司,为厂里增加一笔收入;有人提议把大理石废料打成粉末配合特制的胶合剂加工成花钵花盆等工艺器皿,买给花市商贩,增加企业收入;有人建议把次等的石材加工成公路道牙石或人行道铺路的石砖。凡此种种,人人都为企业献计献策,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企业经济效益快提高了,工资福利自然大幅提高。人们欢天喜地,喜笑颜开。二十八分厂是员工们的工厂。他们是企业的真正主人。
却说唐明辉能戒了烟酒,连他自己都难相信,老烟哥和老酒鬼们向他取经验,他笑答说:有钱人抽烟喝酒讲的是排场、时髦、和应酬,有人还为炫耀;平常百姓好烟酒只是一种不良嗜好。烟解不了闷,酒也消不了愁,花钱费事找罪受,人嘛,想通了也就那么一回事,一咬牙、一蹬脚,说戒掉就戒掉了。如今生活好过了,钱也宽裕得多,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何乐而不为?
有人又问:“你有啥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说:“跑步、游泳、打球、旅游、钓鱼、放风筝……随你挑那样。”
人们一笑,豁然走开。
说起放风筝,老唐还真把它当回事儿。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几位放风筝的好友,他们相邀到望城山头去放风筝,这望城山还真是个好地方,山高树少地势平缓,举目四望,视野空旷。有附近村民编了一歌谣:
望城山啊望城山,后头连绵三四里,前面能把城望穿;左边遥望燕子岩,右边能看凤凰山;燕子岩后埋乌金{煤},望城山下藏玉砖{大理石}。
人说二十八分厂的大理石名声远抇,品质好,把它比作玉石并非夸张。厂里销出去的产品极受欢迊,销售量因此大增。
唐明辉每逢周末都会到望城山去放风筝,放风筝有些讲究,老友们分成两帮,一帮人买风筝,贪省事;另一帮人自制风筝,图自在,。唐师兄属于后一帮,他常说买风筝虽然方便,但它批量生产,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再说贪图人家做现成的,不好玩。还是自家做,有成就感,又不受制于人,多好啊!
附近一些单位的中老年人休息时间都会一同去放风筝,有几位老哥慢慢熟悉起来,大家边放风筝边聊天,有时交流风筝制作方法,有时聊奌生活琐事,。有时也顺便问问对方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一个公务员,姓:丁,据说是某局的一个科长,因为搬迁,他从其他地方转到这边来,每每谈起工资收入,他都表现出一种特别优越感,认为他是公务员,工资高、待遇好,高人一等,后来几位电力电信的人说出他们的收入,相比之下,他的待遇就显得微不足道。他有些怏怏不乐。
有一天他偶然问起唐明辉的收入来。他问:“老唐你们单住经济效益好,你工资待遇不少吧?”
老唐说:“马马虎虎每个月大概就一万八左右吧,”
“这么多?”
丁科长十分诧异。
“如果把那些杂七杂八加起来,起码少不了两万三。另外我们工人还有年终股份分红,少则分上十万、八万,多则三十万、二十万。看厂里经济效益而定。”
“呵哟,这还了得?你是不是吹牛皮哩。”
“骗你有啥意思,不信问问咱厂其他人?”
丁科长不再言语,唐明辉暗地好笑。其实他报的数目已故意多加了二三成水分。自那次对话以后,丁科长再也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