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平看完两份分洪建设的建议方案,觉得方案写得有理有据,是‘马工’等工程技术人员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搞出来的成果,应该支持和肯定;他对呈送的报告书也稍作些修改,着重强调保护水库大坝的重要性,强调分洪闸的永久功能和长远经济效益。修改后的稿子,请‘马工’等几个人再参考后才定稿打印上报。
过了半个月,召开听政会;由主管领导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丁一平作了主题言,随后各方表意见或提问。
“特区成立前抗洪救灾也没出过大乱子,”
水利局言:“几十年来就数今年暴雨多,所以炸开上游切口是必要的,正确的,但这只是百年一遇的特殊情况,也许以后的年份和以往一样,通过大坝自身泄洪就可以防灾,为了一次特殊水灾而花巨资,并兴师动众在上游修分洪坝值得吗?”
“我认为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气象局说:“根据世界气象专家统计、分析,地球表面气温逐年升高,热带气流形成台风的机率逐渐增多增强,谁也无法预测今后年份,是否还会有像今年或过今年的特大暴风雨降临特区,临渴而掘井那有防患未然好,我们赞成抗洪救灾指挥部建议。”
“上述建议涉及征地拆迁,当地住户大多狡诈贪婪,工作不但难做,所花资金也是一笔巨资,有时遇到钉子,拖延时间,进退两难。”
城建局说。
“开商为赚钱,征地拆迁再难,也有人协助搞定,”
‘马工’忍不住气恼,就反驳对方说:“事关特区广大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大事,为什么却这难那难?岂不咄咄怪哉!”
“如今财政吃紧,”
财政局说:“好几个项目已经纳入计划,至今钱从何处筹措都还没有眉目,那有钱搞另外新工程?建议虽好,总不能做无米之炊嘛!”
听证会开了三个多小时,反对方人数多,势力大,而且个个振振有词,充足的理由一万条,丁一平明白了‘马工’当日的叹惜,很有嘲讽意味!他最后陈述时说:
“各位领导,抗洪救灾指挥部所以提出两个方案,建议从长远的利益出,洪来可以防灾,闲时可用灌溉,这是两全之计,建议上级认真考虑。古话说:谋士三千,主帅一人,当然最后由主帅定夺,我们已尽力尽心,无愧就好。谢谢各位领导和来宾,谢谢媒体各位记者。”
“今天听证会未有定论,”
主管领导听出丁一平弦外之音,他是多年的老领导了,知进退,知卸责,他说:“抗洪救灾指挥部的方案、建议都很好,完全从大局出,从长远作想;与会各单位也充分表了看法,会议作了记录,我把会议纪要带回去向上面如实汇报,听候上面的结论,现在散会。”
散会后丁一平一言不,指挥部其他人各有各的想法,人们把想法藏在心中,个个闭紧嘴巴,上车后悄悄回去。
丁一平晚上要去参加李秀梅介绍的沙龙聚会,他十分看重这样的场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里也许可以找到事业上的伙伴,也许有人可以帮他解疑破惑,世界的进步,不是由那些在生存线下挣扎的人推动,而是由坐在沙上谈古论今的思想精英而决定。相交要胜己,不如莫若无!在一群高级知识分子聚会的沙龙里,互相学习,必然共同提高。
李秀梅和姐姐乘坐丁一平的车,来到城郊一处幽静的别墅门前,这里停车的空地比院落的面积还大三倍,主人好客可见一斑。
李秀梅将丁一平介绍给大家,又逐一给丁一平引见屋内众人:
“这是‘冷维维’,特区优生办公室席基因研究组专家,这栋别墅的主人。”
丁一平仔细端详女主人,她大概有五十二、三岁左右,面貌端庄,五官清秀,神情和蔼可亲,穿着整洁大方,引见时热情与丁一平亲切握手,并说:“欢迎你到来。”
“这位是特区氧气制造厂工程师赵军。”
丁一平一见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三大五粗,一副退伍军人的气质,打招呼的声音很洪亮。
“这位是地球化学研究院驻特区分所的孙茹华研究员。”
她天生丽质,虽近中年风韵犹存,收拾打扮时髦而体面,穿一件紫罗兰色连衣裙,披上绣花真丝背心,显得高雅而文静,资历高而年纪轻是典型的出类拔萃的女精英
“这位是驻特区新华社记者陈述尧。”
“这位是档案馆资料专家关洪生。”
············
李秀梅把到场者均逐一向丁一平作了简单介绍,她能报出每一个人的名字,职业和身份,可见她是沙龙之常客。她又与别墅主人同一工作单位,大概彼此不但信任,而且交情不浅。
不知谁起头聊开话题,众人跟随讨论。客人喝茶,自斟自饮,主人提供茶叶和一次性杯子,饮水机在客厅里,任人使用。众人并不以客人自居,而是像在自己家中一样随便。
趁他人讨论热烈,丁一平初来乍到,不便多嘴,他悄声在李秀梅身旁问道:
“冷专家如何称呼?”
“大家都喊她冷大姐,或大姐,熟识的常客都叫大姐,而把姓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