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灵没有去追那些丧家犬般的红月教残余,因为白酉一直以奇怪的目光看着她,让她有些尴尬无措,微微低下头,手指撩上眉角。
巡守师寒烟轻轻附耳在戚灵身侧,“长戚大人。”
“嗯?”
“大人,这里血污不堪,要不要,给这些红月教亡人,风葬。”
作为西岭独有的归葬方式,以风代火,焚尽尸身上每一部分,使肉身归散还于天地之间,连灰都不剩,也能顺便将下松门外的原野打扫到一干二净。
戚灵默默点了点头。
不过玉堂主城中的情况,也不比城外好上几分,毗邻城门的下松楼几乎被荒废,居住其中的,尽是些红月教底层的邋遢军士,以及一些拖着沉重身躯的妇人,神情呆滞。
戚灵站在楼前,迟迟不曾进去,里面充斥着焦肉和粪便的臭味。
臭味同样弥漫在整座主城的每处角落。
因为城里那些幽深园林中,藏着不少被蛆虫啃咬吻的尸体,他们无一例外,是在兵燹混乱当中死于非命。
昔日玉堂还是青绮罗衣香车满道,如今沦为满目疮痍,彻底失去了秩序,戚灵深深叹出口气,吩咐除了寒烟之外的三名巡狩师,分头行动去将城中尸身施以风葬,以免腐肉污染水源造成瘟疫。
寒烟站在街衢上,陪着戚灵,看着红月教骑兵穿梭不停,“大人,物是人非事事皆休,刀兵过后,不止是这里,恐怕整个南瞻都不同往日,你可不要过于伤怀。”
戚灵神情凝重,将视线落在街衢尽头绯红女使身上,柔声回道:“吉人自有天相,而且,南瞻之人受不得凄楚,战祸久了,人心思定,安定下来是迟早的事。你听,女人的尖叫,稚童的啼哭,老妪的喟叹,都在风中,亦在你我耳中,我不会坐视不理,那个女人,应该也不会。”
随着教中三位元老离去,红月教大小头目无不唯绯红女使马是瞻,她的只言片语,被教徒奉为钧旨圭臬,也令整座玉堂城忙的不可开交。
此刻绯红女使站在一颗黄桑树下,打几名教徒去城内寻找石匠,戚灵来到女使近前,“是要为月尊塑像?”
绯红女使语气沉重道:“你瞧,玉堂地界的这群可怜人儿,他们太恐惧了,风吹草动都逼迫着他们躲躲藏藏。我要将月尊的圣像,竖立在龙津桥辇鼓台上,让这些可怜人心里头有些依偎,不然业海之力,势必要在此狂澜不止。”
戚灵点头道:“从前我执着的认为,业海凛冽狂猛,可静下心来,现业海也有温柔含蓄的时候,业海柔和、宁静、简约之时,人心也会如是。也许,可以从这点着手,再试一试。”
绯红女使嘴角一勾,“风皇大人有什么指教?”
戚灵温声道:“不如先把玉堂生民最畏惧的东西拿出来,让他们聆听,纾解掉焦虑,有时候,焦虑能带走一切善意。”
绯红女使愣道:“你指的是?”
“鼓角。”
乱世当中,最令玉堂百姓惶惶不安的,无非是
红月军的鼓角之声,角是羯羊角,鼓是牛皮鼓,来自杀了三牲祭旗剩下的牛羊,因而每个红月营地都能装配不少。
绯红女使照着戚灵的主张,让红月教徒取出羊角,吹一种独特的节奏,又下令军兵搬来战鼓,在玉堂城内演奏鼓曲。
鼓角之声,本来是战祸的前兆,令满城生灵焦虑不安辗转难眠,不过按照戚灵教演的节奏,角声轻和,鼓调缓慢,这声调在风中迭送时,柔如丝绸。
瘦得像竹竿,拉双轮车的俯身过市的逃难老汉停下脚步。
路间食肆里头的伙计扶起扫帚立在门边,弓腰侧耳听着。
鳞次乌瓦间,层层叠叠匾额招牌下,渐而涌出了许多百姓,都在侧耳倾听。
他们在街边搬横凳坐了下来,鼓角之声悠扬响彻玉堂主城,街上披笠的褴褛过客摘下斗笠,
戴了锥帽的女子也露出一抹容颜,每个人都在诧异与好奇,心绪夜逐一平静下来。
在这太平鼓调里,黄桑树下,绯红女使找来了石匠为月尊塑像,石像底座四周,先被錾刻上新的红月教规,也吸引了许多百姓前来围观,起初这些百姓三三两两,寂寂少语,等看到那些安定玉堂的教规后,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