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书书走到他的身边,问道。
张小凡看着王二叔身影消失的地方,脸色有些苍白,过了一会后,神情中露出了一丝苦涩,道:“一个疯子!”
曾书书看他脸色,知趣地没有再问下去。又过了一会儿,满脸喜色的齐昊从大殿中走了出来,向着他们三人打个招呼。
张小凡心不在焉地与曾书书一起走了过去,几人商议之下(张小凡怔怔出神,一言不发),决定先下山到河阳城里。
曾书书笑着对齐昊道:“齐师兄,掌门师伯传给你的‘六合镜’可厉害吗?”
齐昊笑道:“‘六合镜’乃我青云门至宝,自然厉害,怕只怕我修行不够啊!呵呵,好了,此处乃是山顶,除了七脉首座外其余弟子不能御剑,我们下去云海,从那里再御剑飞到河阳城吧。”
陆雪琪面无表情,张小凡茫然点头,只有曾书书笑容满面,看来下山对他这一个好玩的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喜事。
……
从青云门到河阳城,这一路之上,青云门最“出色”
的四位弟子御剑而来,别人都是轻松自如,张小凡却有些吃力。
他养伤一月,苏茹似乎早就料到他不会有事,传了他一些青云门道法秘诀,顺道把驱用法宝御空而行的方法也传了给他。其实说也简单,只要道行够深,法宝不是太次,以青云道法辅以念力驱动法宝即可。不过张小凡修行不深,法宝自然是不差,却大是古怪,对新学的青云门道法也颇为陌生,这一用起来便大是麻烦。
当初苏茹也没想到他一上通天峰就立刻要下山,还想着先让他记住法诀,回大竹峰后再让他多加练习。至于其他各脉的首座当然也不知道这古怪小子的底细,看他在“七脉会武”
大试中的表现,想当然便以为这最基本的御剑道法他是知道的。
殊不知张小凡偷学道法,糊里糊涂地练到了“驱物”
境界,却哪里有御剑的本事。
看着其他人祭起仙剑,齐昊是白色的“寒冰”
仙剑,陆雪琪是蓝色“天琊”
仙剑,曾书书则是一柄微带紫气的仙剑——“轩辕”
。张小凡心中紧张,强撑着祭起“烧火棍”
,但在感觉上却似乎差了一些,没有“七脉会武”
那日得心应手的感觉。
穿云越山,这一段本是不到半日的路程,四人却直到太阳快下山了才到达河阳城。张小凡与另外三人为了避嫌,在河阳城外一个僻静处落到地上,然后步行入城。
只是落地时候,他全身上下都已湿透,面色苍白,气喘吁吁,一副筋疲力尽的模样,看这情形似乎比当日比试时还要辛苦。
这一路在天上,他好几次掌握不住烧火棍,若不是齐昊等人在他身边看出不对,不敢离他太远,及时加以援手,只怕他这新进的青云门“出色弟子”
不免从高空摔下粉身碎骨而死,还未曾替师门争光便先遗臭万年,让青云门丢尽脸面。
齐昊等人决定在城外停下,步行进城,虽有避嫌之意,但也有担心若是御剑进城,万一在城中闹市上,张小凡一个不好栽了下去,众目睽睽之下,青云门千年来在这里辛辛苦苦建立的崇高威信,便要毁于一旦,呜呼哀哉!
稍作休息,待张小凡缓过气来,四人便在夕阳中,向那座高大的河阳城里走去。张小凡走在最后,感觉到前头齐昊与陆雪琪不时投来疑惑的目光,显然他们不能理解为何一个在“七脉会武”
大试中大放异彩的人,居然连普通的御剑而行也用不好。
倒是曾书书依旧笑呵呵地与张小凡走在一起,绝口不提刚才的事,口中滔滔不绝地向张小凡介绍着河阳城:
“方圆百里之内,这里便是最繁华的所在了。住在这城里的百姓,少说也有个二三十万人,而且地理位置又好,往来商旅极多,更是热闹……”
张小凡听着听着,心中着实佩服曾书书博学多识,道:“书书,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曾书书面有得意之色,道:“这有什么,看书多了自然知道。”
说着他面露诡笑,偷偷附耳到张小凡耳边,低声道,“其实我来过这里好多次了,都是偷跑下山的。”
张小凡大吃一惊,道:“你、你……”
曾书书嘴一撇,道:“看你吓得那个样子!这有什么,从我修习御剑之术,自然是要经常练习,飞着飞着飞到这里,累了下去逛逛街有什么了不起的!”
张小凡为之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