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o年5月16日3
),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中国西晋开国皇帝(266年2月8日—29o年5月16日在位)81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1
,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曹魏末年,其祖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咸熙元年(264年),司马炎被立为晋王世子,翌年司马昭去世,他继任为相国,袭封晋王。同年十二月(266年2月),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建立西晋57
,改元泰始。即位之初,鉴于曹魏宗室屏藩无力以致孤立而亡,大封同姓诸王,又委任几位宗王统领重兵,出镇要地;重视法律的修订,其颁行的《晋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典。咸宁五年(279年),兵南下,次年灭亡吴国,实现全国统一。其间颁行占田制、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152
的局面,史称“太康之治”
。2
但随着天下安定,司马炎逐渐“怠于政术,耽于游宴”
,使统治阶层中奢侈荒淫之风广泛蔓延。他执意立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为继承人,又在统一前后命诸王就国、废除州郡武备,为西晋短暂统治的覆亡埋下了深刻隐患。
81
太熙元年(29o年),司马炎在洛阳含章殿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3
司马炎在父祖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建立晋朝,渡江灭吴,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由他制定的有晋一代的政治、经济、律法制度,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王朝的政治体制。
人物生平
坐享基业
魏青龙四年(236年),司马炎出生于汉魏时期的名门河内郡温县司马氏。他祖上的很多人在东汉担任过高级官吏。祖父司马懿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世,官居太傅,并在“高平陵之变”
后逐步执掌曹魏政权。司马懿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89
。司马昭更在咸熙元年(264年)三月得封晋王91
,彻底控制了朝政。而司马炎便是司马昭与妻子王元姬所生的长子
1
。
嘉平(249年—254年)年间,司马炎获封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多次迁官至中护军、假节。甘露五年(26o年)五月,魏帝曹髦被杀,司马炎奉父命在东武阳县(治今山东莘县莘城镇南段屯村一带146
)迎接常道乡公曹奂入继帝位9o
。事后得以升任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4
司马炎虽据说有“委地,手过膝(站着时头拖到地上,手臂垂下时过膝盖)”
的“非人臣之相”
,且在司马昭诸子中居于嫡长子的地位。但他的弟弟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性孝友,多材艺”
,为人“清和平允”
,更受司马昭的喜爱。司马昭曾表示,天下是兄长司马师打下来的,将来的王位自然应该归属司马攸。为了夺取世子名位,司马炎极力拉拢父亲身边的要臣,得到了山涛、贾充、何曾、裴秀等人的支持,并有羊琇等为自己出谋划策,终于在司马昭死前三个月,即咸熙元年(264年)的十月份正式被确立为晋王世子
5
。在取得世子名位的同时,魏帝曹奂又在同年早些时候先后授予他抚军大将军、开府、“副2相国”
等职权,等同于“鲁公拜后之义(指像鲁公伯禽获得父亲周公辅佐君王的地位一般)”
。
篡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