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耕读之家中堂对联 > 第6章 伙食(第1页)

第6章 伙食(第1页)

为什么学里只有唐师兄在搞特殊呢?

要说大周先生教学严谨有方,周家又是大族,周家私塾在这附近还是很出名的,学子里也不是没有出身比唐师兄富贵的。

关键是有条件的谁在塾学里吃住啊,镇的房子又不贵,或租或买自己独住,使奴换婢自由自在不爽吗?

唯有美仁师兄不走寻常路,非要在学里受拘束。

若说他一心为学,又常常溜出去喝花酒,宴宾客,除了没追逐个花魁,闹个绯闻什么的,跟花花公子有得一拼;成绩还一老垫底,实在不像是个为了学业愿意住塾学的人。

这也是塾学里诸多人暗暗怀疑他是为了聚拢人脉才不舍外住的原因。这也就让学子们越不肯与唐美仁深交,生怕他别有用心。

培宁只觉得这些想法可笑,唐家怎么也算是豪富之家,怎么可能没有交好的官员,只怕这些官家的地位还不会低,且不说唐家大公子用不用得着巴结他们这些小书生,就是真有事找他们这些秀才都不是的平头书生有什么用。

至于说未来当官后,唐家犯事会不会受连累,那就更可笑了。仅一个同学关系,能连累什么?朝中每年都会处置犯事的官员,也没见他们的哪个同学,同科没参与其中,只因为这点关系就受连累。

还真是杞人忧天!

比起唐师兄的富足,培宁算是小康,每月有一两银子的花销。

培宁父亲周元初是县衙一个编外书办,家里还有一百多亩田地。

培宁因为小时候说话晚,不得母亲喜欢,又因为学业好深受父亲重视。

因着父亲的宠爱,培宁在钱财格外被照顾,给的生活费远多于其他兄弟。

例如,周四哥同样在镇郑氏族学学,每月就只有二百文的生活费。

培宁就算是选择每月交五百文的伙食费也没什么困难。可架不住原主是个真会过日子的,只交了每月两百文的伙食。

这一点原主与培宁很像,都是能抠会省不怕人笑话的人。

比起普通百姓就算学里二十文的伙食也不差啦,能吃饱,菜里还有点小油水。

普通人家可是一日两餐稀多稠少还不管饱。

农村吃的更差,很多村里人冬季农闲时老老少少成群结队到城里要饭,以便省下家里的粮食在春天青黄不接时还能有粮吃不至于饿死。

这还是风调雨顺太平年月。

培宁穿来的徵朝是一段被改写的历史,天下大乱后,一个叫管真的人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全国性政权“国朝”

;自此天下被分为九郡,三十六府,七十二州。

国朝经二十三世而亡,草莽英雄杨不留平定动乱,再次一统天下,建立现在的“徵朝”

太祖杨不留自立为帝,定年号为“太邑”

,称帝那年史称太邑元年。

太邑四十二年,太宗杨不留薨世,享年七十九岁,嫡长子杨宏昌继位,确定年号“征顺”

今天是征顺十二年六月三日。

这时的物价水平接近于周培宁生活的前世七、八十年代的物价,一文钱,相当于一元钱,可以买四个雪白的细面馒头或是两个成年男人拳头大小的肉包,两文钱就可以吃一大碗带肉丝的面。

一两银子就是一千文,相当于一千块,这生活费真的很多啦。在学里也算数得着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