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六)
2oo3末到2oo4年初,我国股市在长达十年的沉寂后开始出现从未有过的激烈震荡。一时间行情大开,各支股票全线飘红,股市形势一片大好!从而搅动了平常百姓的生活。
从未接触股票根本就不懂怎么炒股的强卫兵,看着堂妹强琳琳已经安心去上大学了,没人整天烦自己了,而离她毕业分配这个更让自己闹心的“大限”
还有几年的时间呢;而老婆强惠惠每天马不停蹄周旋在各个自己开的市里,儿子天生好像会读书似的,一路成绩名列前茅的。自己在法院的工作“按部就班”
的,好像至少业余时间一下子闲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炙手可热的股票“见缝插针”
,一下子就闯入了强卫兵“松驰”
的视线。
没有任何“基础”
的强卫兵“投身”
股市,与其说是赶时髦,不如说是看着同事们一个个先后入市赚得不亦乐乎心里慌给闹的。
强卫兵很清楚自己的那点“家底”
,虽然老婆强惠惠这几年靠经营富祥市每月都有好几万元进账的,但他从来就没打过那儿一分钱的主意,那可是老婆的“价值”
体现,也是全家人最终的“战略储备”
啊。这钱是万万不能动的,主要是考虑一方面远在国外的岳母大人没有什么主要收入来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用钱的,另一方面等自己俩公婆退休了,手上有俩钱,也可以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到处走一走看一看的嘛。
所以强卫兵一开始“入股”
就跟老婆惠惠有“约法三章”
的:只拿自己多年积蓄中的五万块来“练手”
。如果赚了,那是收获;如果赔了,五万块到此为止,不再多搭一分钱。
基于这样的考量,所以强惠惠并没有反对,一来是自己还能赚不少,二来一个男人嘛总归有点“业余爱好”
,适当炒点小股至少可以打老公的时间并栓住他“狂野”
的心。
而接下来“零基础”
强卫兵没有急于求成地一头扎进股市,而是利用各种机会拚命地“热身”
、不断地给自己“遨游”
股市“苦练内功”
。
强卫兵深知“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的道理。所以一开始在购买股票前,除了掌握必要的炒股知识外,他还能沉得住气地在网上关注了整整一个星期。他没有道听途说迷信所谓的专家们的预测和所谓的内幕消息,而是有空就在股票市场进行通盘浏览,并且“无师自通”
地分析起各支股票的趋势来。
强卫兵的这种思路与一般的人有点不太一样,因此当他试图与正在炒得火热的许多股民交流的时候,得到的所谓经验之谈其实于他更多的却是不屑!
不知道是天生对股市有敏感度,还是之前为之“备课”
得当有效,反正进入股票市场没几天,强卫兵就把自己整的像个老专家一样。
正在上涨的股票看起来诱惑很大,是广大股民们追逐的焦点,但是股市行情经常风云突变,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莫名其妙地跌停。即使大盘股涨,也有个股跌停的现象。相反,正在下跌的股票,也有立即反弹的,也有一直在跌的,但一支股票不可能跌得没有底吧,它迟早是会触底反弹的,就看你敢不敢跟,跌的滴血时能不能扛住!
股市的道理千千万万,几乎每个股民都能说出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的。但个中的规律或道理总归要靠自己去实践去触碰!要不没有实际接触过几支股票,就不可能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那么一旦真金白银地投下去,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股市一旦疯狂起来,大起大落的势态让人难以驾驭,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割肉斩仓甚至赔尽积蓄导致倾家荡产的!
所以为了提前“预热”
并打响自己“入股”
的“第一枪”
,强卫兵特地请了一天的假,特地回母校请教了曾经带强勇一帮人闯深圳回来后正被已经升级的滨江企管高专反聘的原来教自己的经济学原理的班主任王朝阳教授。
多年没见面的王教授显得很是消瘦,得知自己的弟子强卫兵已经是一名正式的人民法官后,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但当得知他此行的真实目的,他却笑了。
王教授当然不是笑强卫兵“不务正业”
,他是对自己“浸淫”
股市多年的一种自信迷之微笑,所以接下来,他的专业术语和炒股理论一套接一套地滔滔不绝起来。
强卫兵一开始还有一种“棋逢对手”
的“共鸣”
,慢慢地就只能感觉王教授的“棋高一着”
和自己的“渐行渐远”
的差距了。
可能是因为自己在校的时候股票知识没学好吧,尽管现在自己还作了不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