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有所耳闻,听说此粮食只能由大邺皇室的皇庄以及专供大邺边境军的农庄种植,大邺的百姓没有资格种植。”
所以即便大邺有了能够亩产千斤的红薯,大邺百姓一百多年来的生活仍然没有好多少。
“如果我说大越也有了亩产千斤的粮食,大人会如何做”
李临又道。
“当然是写折子上报”
于直下意识回答,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自己都听到了什么。
他眼睛紧紧盯着李临,不可置信问道,“王爷刚刚可是在说笑”
李临给自己倒了杯茶水,低头轻抿了一口道,“本王从不开玩笑。”
于直再也掩饰不了自己激动的内心,颤抖着嗓音道,“那、那这能亩产千斤的粮食,与大邺的红薯相比如何”
李临放下茶杯,沉静回道:“不相上下。”
于直这下彻底不淡定了。
说起来,当李临第一次听到土豆的亩产粮是多少时,与此刻的于直相比,稳重不了多少。
“那王爷打算何时写折子上奏,将此物上呈皇上。”
于直逐渐冷静下来,终于想起来问这个。
“实话告诉大人,此物并不是本王现的,而且现此物的人已经在大越某地种植过一次了,平均亩产有三千余斤。”
李临虽然还没见过土豆到底长啥样,但不耽误他有样学样啊。
这些都是顾燕急讲给自己听的,他只是重述了一次给于直听而已。
“什么”
于直震惊,“已经种过一次了”
李临点头:“若不是收成过一次,本王又怎会随意相信此物能亩产千斤。”
于直再迟钝也反应过来了,他往后退两步,坐回到位置上,试探性问,“难道带我来王爷府上的那两位就是”
要不然说不通他一王爷为何对二人如此优待。
李临没有否认,“如大人所猜,此物便是宋侍卫现的。”
他没给于直太多反应的时间,将一切都说了出来,“宋侍卫是前威远侯的长孙女,而顾侍卫则是前西南王府的顾燕急,顾少将军。”
被迫知道这一切,后知后觉自己被对方绑上贼船的于直:“”
他当初怎么就瞎了眼,觉得这位翊王是为心思单纯的人呢。
“另外,还有”
于直一听还有,立马有种不好的预感,紧接着,他做出了他这个年纪最不该做的动作,双手捂住耳朵,躲避李临的视线,然后嚷道,“王爷,可以了,下官不想继续知道了。”
李临:“本王还不知道于大人这个年级还会有如此童真行为。”
于直略显尴尬地放下手,神色为难看向他,表明自己的态度,“王爷,下官并不想搅进权力斗争中去。”
他只想做个清清白白的官,为当地老百姓多多谋划谋划,若是搅进皇权争斗中,很容易就会迷失本心,到时候若再做出什么有违天道伤天害理的事,他百年之后还有何颜面去见祖宗。
“于大人你误会了,本王没有你以为的那种想法。”
李临微微叹气,“既然于大人不愿,那本王只好去和他们二人说,翊州城以及下面十几个村镇就不种了,让他们把能亩产千斤的土豆粮种送去晋州。”
于直逐渐眼红。
李临瞥了他一眼,继续补充,“哦对了,还有泽州,本王已书信一封给泽州的云将军,他同意了。”
于直彻底做不住了,他急忙问,“那晋州泽州都种了,翊州怎么能不种”
若到时候晋州与泽州的百姓都能种出亩产千斤的粮食,而夹在中间的翊州百姓却什么都没有,依然要饿着肚子,那他哪里还配做这个一州知府。
“可于大人你不是说,不愿意种嘛。”
李临装作不解。
于直是真急了,“是下官愚笨,误会了王爷的意思,翊州种一定要种”
李临笑了,“于大人放心,本王对那个位置没兴趣,本王与大人内心所想一致,只希望大越百姓过得好。”
渐渐冷静下来的于直,似想通了不少,他又一次试探道,“下官斗胆问一句,王爷可是想凭借宋姑娘的这个现,帮宋顾两家人平反”
现能够亩产千斤的粮食,对于大越来说,实在是最大功一件,不说只是流放之罪,哪怕是杀头的罪名,免了也无可厚非。
被抓来王府后,于直从最开始的惶恐不安到现在被迫知道太多秘密,破罐子破摔后,什么都敢问了。
李临现于直是真爱脑补,不过他也不算说错,自己是有这个打算,不过只是比他想了更多一层。
他想给大越换个姓氏。,,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