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无法告知任何人,无法求助于任何人。
他唯一能做的,只是苦守这个秘密,孤立无援地自救。
三万里弱水浩荡奔涌而来,他即将没顶,除了阿南、除了那一再出现的蜻蜓或蜉蝣,他已经没有其他能抓住的稻草。
四天后,徐州的消息终于传来,阿南离开了那艘船,有个少年已经雇好车在等她,两人一起往开封去了。
开封。
朱聿恒手边正有一封加急送来的奏报。开封地势低洼,今年入夏后,黄河上游降雨频仍,河堤难守。
一旦河堤失守,周边受灾百姓将何止万户。朝廷自然得派人前去督察,如今工部正上报了人选,请圣上选定。
朱聿恒略加思索,在上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毕竟,历年河堤数据,他都有所涉猎,就连工部主事也没有他精通。
临出发当日,他去宫中辞别圣上。
祖父勃然大怒,恼恨道:“工部这么多官吏,难道真的无人可用了?天下这么多事,一桩桩一件件,你哪儿忙得过来?再者你刚休养月余,就要跋涉险地,此事,朕不赞成!”
朱聿恒忙笑着安慰祖父,说:“天下之大,万事纷纭,陛下忙碌大事,孙儿就略微帮您干些小事,本是分内事。何况孙儿将养月半有余,身体早已大好,陛下不必挂怀。”
皇帝端详着他,又问:“你身体真大好
了?唉,那个魏延龄,朕本来对他抱以厚望,谁知也是个庸医,竟一剂药把自己给弄倒了!”
朱聿恒随意道:“孙儿也听说了,大约是摔到头了,这种事毕竟无可奈何。”
皇帝眉头紧锁,面露烦躁之色,似还要反对他去开封之时,外面有太监匆匆进来,站在殿门口低头向他们行礼。
皇帝心情不好,喝问:“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启禀陛下,王恭厂……出事了。”
“出事,又炸了?”
皇帝拍案怒斥,“这群人怎么管火药的,三天两头出事!前几月出事不是刚换了个内臣太监吗?这回是谁?”
“是……王恭厂内臣太监卞存安,正在殿外请罪。”
太监战战兢兢说出了那个倒霉蛋的名字。
“让他滚!滚去受死!”
太监吓得屁滚尿流,退下时哀求地看向朱聿恒。毕竟满朝都知道,当今圣上发怒之时,除了这个孙儿,谁也无法平息他的雷霆震怒。
朱聿恒想起自己与卞存安的一面之缘,便说道:“陛下息怒,这卞存安办事稳重,之前还叮嘱过诸葛嘉,连面粉飞扬都要注意的,应当是个谨慎之人。此次事故或另有隐情,就让孙儿替陛下去瞧一瞧吧。”
“你又揽事上身。”
皇帝烦躁地挥挥袖子,说,“还要去开封呢,你就少费心管这些了,好好收拾行装去吧。”
“是,多谢陛下!”
朱聿恒出了宫门一看,门前跪着一个身材枯瘦的太监,
正是卞存安。
上次只遥遥望了他一眼,如今朱聿恒仔细打量这个人的模样,不由得微皱眉头。
宫里稍有地位的太监都十分注重修饰,熏香描眉的都大有人在。可这人不但不修边幅,连脸都没洗干净,上面还有灰黑的火药烟熏痕迹,又被汗水冲出黑一道白一道的沟壑,几乎是张大花脸了。
他还穿着上次那件颜色褪旧的姜黄色曳撒,手肘袖口处都磨出毛边了,衣上还被烧出了几点黑洞,显然王恭厂这次爆炸,他就在现场。
朱聿恒示意他跟自己走,一边走一边问道:“卞公公,你担任王恭厂的内臣太监有多久了?”
卞存安口舌似不太灵便,说话僵硬,声音也有点嘶哑:“今年二月底。”
“哦?那你之前在何处?”
“内宫监。采石场匠人把火药放多了,奴婢多嘴说了几句。王恭厂见奴婢略懂此事,便调过去了。”
“短短两年就能接手王恭厂,想必卞公公你在这方面确有才干。”
朱聿恒说着,又问,“你在内宫监时,如何知晓火药之事?”
“奴婢不幸,十三岁被乱军胁迫裹挟,曾与管火药的士卒相处。”
这个卞存安,不仅外表腌臜,语言也甚是无趣,似乎与人多说一句都不情愿似的,一板一眼,语言都少有起伏。
朱聿恒也不再与他多说。二人到了王恭厂一看现场,不大不小的一件事故。
说大吧,就是一个火药库爆炸,震塌了三间
库房。但要说小吧,又确实不小,出了两条人命,其中一个是内宫监的太监。
“此事说来,就是我们王恭厂倒霉!”
朱聿恒还未进院子,就看见因掌管火药出疏漏而被贬职的现任二把手曲琅,皱着苦瓜脸一脸晦气,指着停在院中的一具尸身破口大骂:“混账东西,仗着自己当初与卞公公认识,居然上门来讨要火药。这东西进出都是有账目的,谁敢私自给他?结果他被卞公公拒绝后,还偷拿铁锹自己去挖,这不火星子蹦出,直接把自己给炸死了!依本官说,他死得可真不冤!”
朱聿恒转头看向卞存安,问:“是这么回事?”
卞存安垂头道:“是,此人名叫常喜,奴婢当年在内宫监时与他相识,但也并无多大交情,忽然来讨要火药,奴婢自然是不允,结果……唉!”
仵作验尸的结果也已经出来了,确是被当场炸死的。
死者的情况也很快报了过来:“死者是内宫监太监常喜,认了内宫监掌印太监蓟承明为干爹,因此手上也有点小权,是内宫监木班的工头。”
内宫监负责宫内一应营造修缮事务,能做到木班工头的,也算是个肥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