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
m。cmread。wfbrdnewbooks198311536408311oebpschapter30imagesnote。jpg"
data-der-atmosid="
5527c1c8ace2eb92056a5f40f8207605ff69c6c92a6c"
data-der-srcbackup="
imagesnote。jpg"
>#pageNote#1如果你习惯于自我约束,如果你知道如何服从自己的命令,你就会明白这样做
的道理,因为来自你自己的要求会比来自外界的要求困难得多。
所以,两个星期后,重启已经归档的被遗忘的情感,试着一一再现,但如今是命令自己去做。从现在开始进行训练,每天规定一段时间,通过心理过程,重温你的情感。
你知道,除了快乐与悲伤之外,该手法还可以应用于形形色色的感觉——吝啬、嫉妒、慷慨……直至成千上万。一举一动,你都可以记录为某种情感、某种感觉。做一点儿微小的工作,你就可以追本溯源,找出它什么时候出现在你心中。如果你忘却了既有的感觉,那就追忆重建,再忘就再建,如是者三,这就意味着:假设你找到了一次蓝天,你能在两个星期之内回想起来(这是第二次),然后再来一次。我敢打赌,你永远都忘不了它。
事实是,你们中有些人能在两个星期内搞定十二种情感,有些人却只能掌握三四种。别泄气。这些训练要求特别的头脑,就像有些人算数轻而易举,有些人却没这么迅速。
我们每个人都自恋,表现形式就是虚荣——抱负。“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
可这需要付出时间,还得有强大的干劲与毅力。但实践一年或十五个月后(你在这段时间内有没有演出过并不重要),只要你按照要求坚持练习,就能变成真正“有戏”
的演员,这抵得上二十年的表演经验。你会
拥有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那里所富有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全都属于你自己。这才是重点。麻烦的是,你们大多数人会重复别人的感觉。这就是传统的负面影响。一位好演员出现了,比如约翰·巴里摩尔,然后会有一代男主角试图成为巴里摩尔,他们不知道如何探索自己的感觉,只会把巴里摩尔当成好演员的典范来模仿,毕竟最省力的途径非常诱人:你们都一心想成为约翰·巴里摩尔,这就叫重复。
瞧瞧才华横溢如艾伯特·卡罗尔
note"
src="
m。cmread。wfbrdnewbooks198311536408311oebpschapter30imagesnote。jpg"
data-der-atmosid="
5527c1c8ace2eb92056a5f40f8207605ff69c6c92a6c"
data-der-srcbackup="
imagesnote。jpg"
>#pageNote#2者是如何陨落的吧,正因为他只会袭人故智。他出手不凡,在百老汇音乐剧《痴人大秀》(GrandStreetFollies)中大获成功,他模仿的正是巴里摩尔,但现在,只过了短短三年,他就不见了踪影。他的表演全都来自巴里摩尔。这就说明,重复,哪怕是无意识的,也能毁掉一个人。留神观看别的演员是怎么做的。例如,哈特曼在《丹东之死》(DantonsDeath)中
note"
src="
m。cmread。wfbrdnewbooks198311536408311oebpschapter30imagesnote。jpg"
data-der-atmosid="
5527c1c8ace2eb92056a5f40f8207605ff69c6c92a6c"
data-der-srcbackup="
imagesnote。jpg"
>#pageNote#3用表演赢得观众之后,会转过身来,向你眨眼睛。不要模仿他。规避他的缺点。如果你在这些细节上肯花心思,就能不断增长经验。哈特曼的动作是否意味着他注意力不集中,有意卖弄呢?抑或不是卖弄,而是实际上进入了角色,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演技派,他只是略微放松一下?如你们所知,每个优秀
的演讲者都会不时讲个笑话,让你们放松片刻。因此,有些演员偶尔也会玩儿上这么一手。别忘了,这种小把戏离不开炉火纯青的演技,比如你有朝一日也能演丹东的时候。不要立即照搬。
○当您表演时,有人打断您怎么办?
●我知道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不过执行起来需要巨大的意志力。当有人打断表演时,如果你愿意,盯着他,用眼神告诉他,“别当该死的傻瓜”
,这个人就蔫了。控制住你自己,而要在台上把持住自己需要相当的技术。有了精湛的技术,你就不可能让我笑场。如果我不是紧张得精疲力竭,你不可能让我笑场,但同时,当我想笑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我笑更容易了。这就是演技过关。
另一个好办法是准确把握你在表演中的情感,随机应变。假设你不得不说一句台词“请你把那本书给我好吗?”
,而这句台词的动作是你不想跟那个人有任何瓜葛。你要结束两人之间的牵连,可就在你这句台词出口之前,有人逗你笑,你忍俊不禁,那就保持笑容,顺势进行调整。“请你把那本书给我好吗?”
(面带笑容)把笑容释放出来,像把蒸汽或者汽油化为车辆的动力一样,否则它要爆炸的。给它另外开辟一条渠道,而不是拦腰建一道堤坝,因为它能漫过堤坝。如果你善于随机应变,你总能把笑容应用于自己的
目标。
……不是经由你的大脑,而是通过你的内心。重要的是找到它的原因。正如我昨天所言,因为我穿着那件衣服,感觉很舒服。或者因为我遇到了那个总能让我开心的人,我看到了她的名字或她的照片,这才心花怒放。或者我闻到了铃兰花的芬芳,此前发生的一桩与之相关的事情让我很伤心。首先要追根溯源。以后,当你功底扎实了,也许可以略过上一步,直接像查看数字一样翻检感觉。你精通数字,可以牢记电话号码。经过训练,你无须追忆来源即可回想起它们。但在情感方面还做不到。你不得不先追踪大约五十个例子,一一探究因由或来源。
接下来,在你确实回溯了一个类似的例子,想明白了原因就是一片蓝天后,在你憬然有悟的那一刻,在你思忖的那一两分钟,它已经记录进你的大脑,第二次印在了底片上;它或多或少总可以嵌入既有的画面,但是从无意识的变成了有意识的,因为它是执行了你的命令经由大脑完成的。
○您为什么说是第二次?
●你莫名地黯然神伤。你正在打猎。“为什么我心里难过?”
你得出结论,因为我在眺望蓝天,蓝天总是让我悲伤。早上就是这样,夏天也是这样,蓝天出现的那一刻,我就会悲从中来。当你意识到了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次。本来是无意识的,你看
到蓝天,不经意间悲伤涌上心头;在你明白它是什么并说出蓝天的那一刻,你为自己重构了情境,为自己打造了一出小小的虚构的戏剧,从中你找到了深埋心底的原因。当你说出蓝天这个词的时候,就是第二次。
现在,假设你说出了这个词,第二次唤回了它,随后又忘记了。下一次也许是一天、两天、三天或五天后,又或者是一年后,这没什么分别,雁过留声,情感会存储在你的记忆中。你拿到一个角色,读到剧本中写一个女人站在房间里,众人均已离去,留下她一个人,郁郁寡欢。你心想,我到哪里去寻找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呢?你打开内心那个“金色盒子”
,想到“蓝天”
,因为它记录在你的情感里、你的大脑里,它是一种完全切实的存在。你可以借它之力。你可以自然而然地变得悲伤,无须假作难过,因为大自然给了你蓝色。大自然选择了你作为某张照片的底片,将画面永存你心底。你用自己的心灵洗出了那张照片,然后归档,放入文件盒;一旦有需要,打开文件,它就探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