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顾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可谓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但这故事起因还要追溯到我太爷爷那辈人说起。
那是个混乱的年代,清朝覆灭,民国到来,各种运动此起彼伏,相比生活在京城的人们来说,我太爷爷他们生活的山东小县城,倒也没有感觉到什么太大的变化,对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普通人来说,时局的变化远没有填饱肚子来的重要。
我太爷是个心灵手巧的手艺人,年轻时学了门制作金银首饰的手艺,就在当地开了个制作金银首饰的首饰铺子,买主拿来金银等材料,太爷给制作成想要的首饰赚点加工费用,因其制作的首饰精致漂亮,很受县城里大姑娘小媳妇们的喜爱。
在那个年代,能用黄金做首饰的人极少,多是白银或者黄铜,毕竟这只是个小县城,不是大上海那种富贵云集的地方。
说是一间铺子,其实就是拿家里靠胡同的一间房子改成的铺子,对当时的太爷来说,还没有能力在街面上开个正儿八经的门面。
胡同口常年有个卖柴火的南山人,南山指的是现在的五莲县山区。卖柴人姓什么现在已经不知道了,我们暂且叫他老柴吧。
老柴四十多岁,因为穷没能娶上媳妇,家里就他跟一个老娘相依为命,老柴去山上砍柴攒起来,然后用手推车推到集上来卖,以此为生,因为路途有些远,每次来赶集老柴要很早动身,卖完了再推车子回去,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卖完,如果再推回去就挺不值当了。
我太爷买过几次老柴的柴火聊过几回天,觉得老柴人实诚,就跟老柴说如果以后有卖不掉的柴火就让他给送家里去,我太爷买了,赶上饭点太爷太奶就留老柴吃过饭再走。
没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善举日后为太爷带来了一笔横财。
那是一个冬天,老柴又来卖柴火,临到中午,老柴来到太爷的铺子找太爷。
“柴老哥来了,快坐,怎么,今天柴没卖完吗?”
太爷放下手里的活招呼老柴。
老柴憨憨的笑着说:“呵呵,剩下了些,不过俺主要有个事想跟顾老弟说说”
。
“哦,什么事,老哥你说说”
太爷心里纳闷,这老柴除了上山砍柴还能有什么事呢?
“是这样,俺前几日去山里砍柴,发现山沟沟里有些铁疙瘩,黑不溜秋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俺带来了一块想着让你看看,想着你是做首饰的兴许能用的上,如果用的上俺就给顾老弟都带来。”
太爷好奇的询问:“哦,那东西在哪里?带过来了吗?”
“带来了,在外面车子里呢”
老柴说着就起身往外走。
太爷跟着来到门外,车子上还有两三捆柴,没看到其他的东西。
“在这柴火底下呢?俺扒拉出来你看看哈”
“不用不用,直接连柴火一起放院子里就行,省的倒腾了”
“那行”
老柴说着就动手搬柴火,等老柴将柴火搬开,漏出来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形状圆圆的,老柴抱起这东西放在院子里,太爷看老柴抱的姿势这个东西还挺有分量。
太爷来到那黑疙瘩旁边蹲在地上打量起来,椭圆形,还挺光滑,太爷从旁边找了块小石头在上面用力划了几下,心中顿时大惊,石头划的地方泛出银光,这哪是铁疙瘩,这分明是白银,想必是因为日久天长的氧化表面发黑罢了。
老柴常年生活在山里,估计这辈子没见过几回银子,更别说这种氧化发黑的银子,所以根本没认出来。
太爷顾不得想太多,装作若无其事的就往铺子里走,边走边对老柴说:“老哥,走,去屋里我给你拿柴火钱”
。
进了屋里太爷边找钱边对老柴说:“老哥,东西我看了,兴许还真能用的上,不过这事不能让人知道,要是让人知道了我往首饰里掺东西,那我这买卖可就砸了”
,太爷提点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