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大唐气象 上海图书馆 > 第16章 诺真水之战六千唐军完胜薛延陀三万大军(第1页)

第16章 诺真水之战六千唐军完胜薛延陀三万大军(第1页)

【o1】突厥回归引薛延陀不满

薛延陀汗国,原为敕勒“十五部”

之一,世代臣服突厥,游牧于大漠以北(今蒙古国境内)。

贞观四年(63o年),大唐击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被太宗册封为真珠毗伽可汗(以下简称真珠,下同)。自此翻身农奴把歌唱,欢天喜地做主人。

当了主人的夷男把王庭开设在郁督军山(蒙古杭爱山),领土东与靺鞨(居住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古民族)接壤,西与西突厥交界,南邻沙漠,北至俱伦水(即呼伦湖,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敕勒、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落也都归附于他。

夷男对太宗感恩戴德,不仅每年不远万里派使者到长安朝贡,还主动替大唐做向导,参加了贞观十三年(639年)击破高昌之战。

东突厥败亡后,其部落有的北归薛延陀,有的西投西域,还有十万余人跟随突利可汗降附大唐。

关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大唐君臣进行了认真讨论,归纳出两种意见:一由魏徵提出,让突厥人回到故地,在大漠以南放牧,永世为大唐守边;一由温彦博所倡,把突厥人与汉人一体对待,使之成为大唐臣民,选拔其中贤良入宫做护卫以示恩宠。

“天可汗”

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意见,在突厥故地设置了十个州,让突厥权贵在长安担任高级将领。这一举措效果不错,大幅提升了唐军战力,在后来与吐谷浑和高昌的作战中挥了重要作用。

谁知生于贞观十三年(639年)一次针对太宗的暗杀行动,让太宗改变了原有想法。

当初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跟随兄长投唐,做了中郎将。结社率为人行为不太检点,总爱做些出格的事让突利替他擦屁股。一次,他又做错了事遭到突利训斥。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诬告突利谋反。太宗对他这种做法很是鄙视,许久没升他的职。

他于是心怀不满,私自拉拢下属,形成了一个四十多人的小团伙,计划在晋王李治四更出宫时,避开护卫闯入皇宫刺杀太宗。

四月十一日晚,他们挟持突利儿子贺逻鹘埋伏在宫外准备按计划行事,不料当夜突起大风,晋王没有按时出来。结社率担心阴谋泄露,遂率众直接向皇宫起进攻。

他们穿越四重帷幕四处胡乱放箭,当即射死射伤数十名护卫。这些训练有素的皇宫护卫在经过一阵短暂慌乱后,很快反应过来,在折冲都尉孙武开的率领下奋起反击,打退了结社率。

这里有个知识点,所谓“折冲”

是唐时统军正职的名称。贞观十年,太宗下诏将统军改称“折冲”

,意为制敌取胜、折冲千里之外;副帅改称“果毅”

,意为果敢坚毅。

结社率等人逃进天子马厩,抢走二十余匹马向北逃窜,被唐军追获斩杀。贺逻鹘因被迫参与,免除死罪流放岭南。

这件事情过后,太宗越想越后怕,朝中群臣也开始认为不应再把突厥人留在京畿。

七月初九,太宗任命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熟为右贤王。让他们率领居住在内地的突厥人回归漠南,替大唐保卫北疆。突厥人却畏惧薛延陀汗国的强盛,担心遭到报复谁也不肯出塞。

为了安抚突厥民众,太宗专门派大臣郭嗣本携诏前往薛延陀,传旨真珠可汗:“颉利可汗败亡,他的部落都已归化大唐,我宽恕了他们往日罪责,嘉勉他们日后听令大唐,对待他们的权贵如同我的臣僚、对待他们的民众如同我的百姓。中国素来注重礼义,不会灭亡他们国家。打败他们,只是因为颉利祸害百姓,并非贪图他们的土地和人畜。我曾答应他们,等到时机成熟,替他们换个可汗,将他们安置于漠南故地,听凭他们自由放牧。”

“如今看到他们人口增长,我很高兴。既然当初已经承诺,不可再失去诚信。今年秋季我打算让突厥渡河,重归故土。”

“你们薛延陀在他们之前受到册封,你们是大国,他们做小国。你们在漠北,他们处漠南。各守本土,镇抚部落。如若你们之间无故互相侵犯,我定会兵追究责任。”

突厥是薛延陀故主,好不容易被大唐收拾掉了,现在又要回来。刚刚一统草原的真珠可汗心里自然一百个不愿意,但他碍于太宗往日恩德和大唐那支野战无敌的雄师劲旅,只得奉诏听令。

于是太宗下令阿史那思摩率领突厥部众前往漠南建立王庭,并亲自赴齐政殿为他饯行。

阿史那思摩眼含泪水举杯对太宗祈福:“奴才在国破家亡之际,承蒙陛下收留,重新当上了可汗,我愿带万世子孙永做陛下臣民。”

太宗又派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格为阿史那思摩颁布册封文书,在黄河边筑坛确立疆界。

太宗对侍臣说:“中国是根干,四夷是枝叶。割掉根干去奉养枝叶,大树怎能繁荣!朕当初在突厥人的安置问题上没有采纳魏徵意见,以致今日狼狈。”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十三,阿史那思摩率部众渡过黄河,将王庭设置在原来的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拥有人口三万户、士卒四万人、战马九万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