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大明逆袭 > 第3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页)

第3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页)

能否让官僚集团获益,是判断一项政策能否执行下去的标准之一。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带动了对外贸易,只可惜大部分的钱财,都落入了皇帝的口袋里。

官僚集团其实是没有获得太多收益的。

对于他们来说,下西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朱元璋规定“片板不得下海”

,朱棣松动了这一项“祖制”

,有了郑和下西洋。

实际上,禁海真的成功了吗?

非也。

走私活动一直盛行。

有人讽刺道: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

从明初到中期,倭寇都在海疆纵横肆虐。

很大的原因,是沿海豪绅勾结倭寇,祸乱边境。

隆庆帝大手一挥,全面放开海禁,结果肆虐两百年的倭寇不见踪影了。

没有本土势力的支持,倭寇算个锤子。

封建王朝,说白了就是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博弈。

这个时期,是没有“民族”

概念的。

皇帝和百姓,从来都是两个阶级,官僚阶级介于二者之间。

所谓“民族”

复兴,是等到清末一批有识之士,才提出的概念。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原来生活在中原的百姓,是一个完整的“民族”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也就成了人深省的至理名言。

王守敬要推进大明的展,必须从皇帝的利益、官僚集团的利益考虑。

这二者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总要讨好一个。

能够讨好两个,那做什么事,都会无往不利。

至于百姓,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吃饱饭,对大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要让大明从对内剥削,转移到对外剥削,这就是王守敬初步的规划。

百姓也能趁机喘口气,从中分一杯羹。

陈济负责修书、着书,宣扬王守敬的思想,等到恰当的时机,向天下宣示。

王守敬、廖镛负责占据朝堂的话语权,登临高位,获得皇帝、官僚集团的支持。

廖铭、沈开来负责开拓商业,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这是王守敬初步的安排。

至于兵权,还不是他能够沾染的。

陈济很纯粹,王守敬很多事都没有打扰他。

廖镛、廖铭的心还不够沉静,方孝孺一案悬而未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