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锋来不及细想那么多,脑中交织着各条血管的鸣叫声。
在血管吻合之前,准备工作同样繁琐复杂。
需要分离血管两端,动脉两旁稍作分开,并保持关节半屈状态,以此减小拉伸力。
有时可能需要切除无足轻重的分支,延长主动脉的长度以补救缺失,直接进行吻合。
但在此刻的处境中,这可能并不需要过多关注。
他开始着手操作,独自承担起这个艰难的任务。
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对于颅内动静脉畸形而言,神经内镜手术是一个常见选择,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小型环状圈线送入畸形区域封堵血管,以阻止血流并减缓出血现象,这种方法又叫栓塞术。
手术重点是切除露出动脉瘤原始表层的动脉,剥离瘤颈部分,再将其外侧阻断。
最棘手的正是这个最后的步骤——动脉瘤的外侧钳闭。
整个手术从选择适当的入路开启,如瘤位于侧裂脑池后面则应采取颞额切口;若在动脉分支上,手术依据脑血管造影定位。
动静脉畸形表浅者尤其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剥除与硬脑膜紧密贴合的血管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大量出血。
而此刻的情况,病人正是在这个关键步骤遭遇失败——硬脑膜撕裂造成出血。
叶锋连忙在旁边设备上搜索动脉钳。
在充满血污和模糊的脑实质里找到动脉也非易事。
“左侧,对,这里。“他的操作被大脑细胞无声地指引。
“求生愿望倒是挺强烈啊。”
叶锋嘀咕了一声,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是关键的时刻。
动脉钳顺利地夹住了破裂出的动脉瘤,位置选择在豆纹动脉的源头稍远处,为基底节确保血液供应。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糟糕!还在流血,不止一个出血点吗?”
叶锋心头一沉。
没错,不止一处破裂,还有不少从主干分支反涌而出,这让原本的治疗计划变得扑朔。
动静脉畸形中的分支搜寻才真正是一道难关。
如果钳闭主要支流之后,仍有血流入主干,这意味着是分支血流逆流造成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唧筒效应”
,将影响邻近大脑区的血液循环,引严重的缺血危机。
叶锋感到史无前例的挑战来临。
这项手术连主导医师都无法应对,汗水在他的额头上凝聚,然而他的眼神依旧凝练坚定,不敢稍有懈怠。
外界仍然喧嚣无比,他这边却仿佛无人察觉。
“兄弟我会引导你!”
脑海里的声音说道,“两侧支流下侧分支。”
“往下再一点点。”
“往左移动。”
“对,就在这里。”
大脑的求生意志异常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