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问你一句,你说天下百王不好,打算以何种方式取代?”
“不能只破坏,不建设吧。”
“本侯若有子嗣,又该如何?”
天下百州,百条龙脉。
每条龙脉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圣州龙脉扶持司马家,准备趁势而起。
白夜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自然是由朝廷选拔官员,治理地方,而不是以一家之私,侵吞天下。”
“那先生就是提倡流官制度。”
“但流官制度的危害,先生可曾知晓?”
“流官更容易惟上是从,不顾地方死活。”
“但至少比各地的封王要好一些。”
“官员有害,可以随时更换,封王有害,难道能直接撤销吗?”
“臣下以为,现在不是流官太多,而是流官太少。”
“宗门,世家,封王比比皆是,朝廷真正动用的力量,十不存一。”
“至于侯爷的子嗣,多予钱货,少予封地和管理。”
地方豪强若是强大了,就会像个独立王国,为害一方。
反过来讲的话,中央过于强势的话,也容易执行一些不顾地方死活的政策。
举个例子,若朝廷要让龙州改稻为桑,废除粮食种植,对于柳知府来说,他会坚定地执行朝廷的政策。
毕竟龙州死人,关他一个柳州人何事?
流官坏就坏在这一点,好就好在这一点。
由于流官是外地人,好处就是更容易执行朝廷的命令,保证中央的权威。
同样的,朝廷要撤换不合格的流官,更加容易,不会像地方豪强那样尾大不掉,难以遏制。
至于坏处的话,他们为了官帽子,往往不惜一切代价。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本侯知之矣。”
“先生赞同少用【封建】,多用【郡县】。”
“这样一来,就要多用科举官,儒门就会大兴。”
“可是地方全面削弱,一旦外敌入侵,中央瓦解,如之奈何?”
正如楚无疆的前世,历代对于【封建】与【郡县】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比如唐朝的士人深知藩镇危害,以柳宗元的《封建论》为代表,批判了封建制,赞扬了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