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徐真之前所说的“只有利益能触动灵魂”
,再结合现在的“分清朋友与敌人”
之说,夏瑜只觉得人深省。
他的思维清晰了许多。
联想起以往接触过的革命活动,与自己在县城还没正式开始便截然而至的革命活动,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但是把这些想法放到未庄之后,他还是没有看到什么支持革命的力量。
“这里缺少革命的土壤。”
夏瑜又说。
但是这次没有之前的坚决。
徐真依然没有反驳,只是接着刚才的话题,问了个问题:“这里不论其他,只论未庄的尼姑与寺庙,你认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吗?”
“不是。”
夏瑜回答。
“那么,她们是会支持我们革命的同志么?”
徐真又问。
“同志?”
夏瑜咀嚼着这个新词。
徐真解释道:“有共同志向者,我称之为同志。”
这种解释简直说到了夏瑜的心底,他双掌一拍,笑道:“这个称呼好!”
说完,他又说:“寺庙里的尼姑、和尚都不会是我们的同志。”
想起刚才徐真所说的话,他又补充了一句:“不排除有开明的僧侣存在,但是大部分应该不会成为我们的……同志。”
“为什么?”
徐真问。
夏瑜说道:“他们逆来顺受惯了,又在宗教的的调教下,养成了一种对世界的另类看法,像这佛门就寻求什么涅盘,这种追求让他们不可能参与革命行动。”
徐真点头:“同样,只要他们保持这种状态,他们大部分也不会以什么实际行动去支持清廷。”
“我们要以有利的政策争取这样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
夏瑜迟疑道:“要是我们以更好的政策去吸引这些人的帮忙,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那在革命之后,会不会使他们尾大不掉,以至更多的人加入他们?”
徐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说佛门为什么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