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离婚,母亲是没有想过的。她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再离婚,一个人不知如何生存,也害怕落人话柄,若非实在过不下去,她是不会走到那一步的。过去她也闹过,吵到了街坊邻居,吵到了居委会那里,大家对她大多是数落规劝,每次调和后丈夫也老老实实道歉求和。
毕竟是夫妻双方的事,妻子原谅了,旁人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这个恶习就像慢性疾病缠绕着这个家庭,每每因为一些小事,顽疾复发。久而久之,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已习惯,竟比最初更不可能分开了。
可怜小小年纪的余川就已经有所领悟,有一些事就是难以改变的。只是在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他还是难免想到那个问题。
为什么是我呢?
为什么是这样的父母?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这是命运,是他想不明白,却终究会接受的现实。
也有好的时候,母亲对他一直疼爱有加,要不然也不会在万不得已下,请来了咨询师,她想要缓和父子之间的矛盾,以免丈夫一气之下,对儿子施暴过分了。
父亲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夸他两句。
父亲过于分裂和不稳定的态度变化,让家庭处于矛盾的氛围之下,余川在过小的年纪就要处理极端矛盾的感受,爱与恨的纠葛令他疼痛。
父亲这种过度严厉和情绪化深深地影响了余川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他与人疏远,内心自卑也要强。好在他的学习成绩目前尚好,只是他仍然感到内在的匮乏和无力,常常觉得生活无趣,担心将来。
他内化了父亲的要求,对自己也极为苛刻。隐约中,他总在幻想,如果自己可以保持优秀,更优秀,将来是否有机会改变这一切。
所以才会在大白天里,做了那个白日梦吧。若人人都有合格的父母,成长的苦痛大概会少一些,这便是他的理想。
“你们说的那些帮忙,我知道,也有其他人来帮过我们。但是妈妈只是希望你的到来可以让爸爸克制一点,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的。”
他淡然地说。
他说完这句话,我便在心里感慨,很多时候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的智慧。孩子是明白的。他了解自己的母亲,他知道母亲虽想保护他,但却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做根本的改变,只能在问题爆发的时候,找点办法止疼而已,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
我能感觉到,对于自己家庭的症结,他自己已经翻来覆去思考了许多,只是在思考过后发觉无能为力,那才是真正的无力。
“谢谢。”
说了这么多,他的表情似有一些纾解,还不忘对我感恩。
在回应时,我没有对他的家庭做过多的评价,只是关心他的安全,询问父亲对他下手多重,是否能够保护自己,若有必要,应报警。
他听了点头应允,但我还是决定等会儿再和他的父母说道一番,并且对咨询保留必要的录音凭据。
最后,我们又聊到了那个梦。
他给我讲了梦的过程,和我记忆中的相差无几。
他说梦中有一人来找他,与他聊了几句。
我想起了什么,问道:“那你记得在梦里,你与那个人最后说了什么吗?”
他仔细地回想,随后却皱了皱眉,道:“这个有些模糊了,只是依稀记得对那个人说了一句话。具体想不起来,好像是交代了一句什么。”
我看咨询时间已经过了,便在这里停下。我告诉他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再联系我。
走出他的卧房,我又花了些时间和他的父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进行了一些普法教育。
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言语上的暴力也在其列,当地妇联和派出所等机构都有权干涉。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有义务拨打报警电话,知会当地派出所,以使他们了解情况,进一步监管和预防。
三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心中感慨。
不知今天一番谈话过后,对于他们的家庭,会产生何种影响。余父真的会收敛吗?还是本性不改,在日后愈加报复呢?
这都是有可能的,而我已经把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都做了。只是一次探访,我也改变不了许多。这便是咨询工作的局限了,它能给人的帮助是有限的,有些人能从中获益,有些人尚不能够,我早已了然,也不至于失落。
一个家庭的病灶,往往盘根错节,深入骨髓,不是每个成员都愿意改变。唯一让我牵挂的就是家里的孩子了,他对目前的处境是有思考的,我期待他有更幸福的未来。
后来,我没有再造访过余川的家。
想来他的父亲不太愿意见到我,不过,余川倒是还和我有联系。我们没有再约咨询,但我给他留过联系方式,他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