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特来向皇上问安,愿皇上福泽绵长,金安无恙。”
甄嬛温婉言道。
“起来吧。”
胤禛轻声回应。
“臣妾谢过皇上恩典。”
甄嬛依言,动作优雅地站了起来。
胤禛主动上前,轻轻执起甄嬛的柔荑,两人并肩漫步,边行边谈:“近日宫中风云变幻,想必你已有所耳闻。”
甄嬛点头,语气温和:“此事在宫中传得沸反盈天,臣妾虽深居后宫,亦能窥其一二,皇上日理万机,但还望珍重龙体,切勿过劳。”
言罢,甄嬛自食盒中取出一盅羹汤,轻声道:“这是臣妾特意准备的东阿阿胶,佐以党参慢炖,最是补气安神,皇上不妨品尝一番。”
胤禛接过羹汤,轻啜一口,随即提及:“敦亲王殴打言官之事,你已有所知,朕欲问你,依你之见,朕应如何处理此事?是否应严守律法,对敦亲王施以惩戒?”
甄嬛闻言,微微一笑,答道:“皇上乃九五之尊,自当依法行事,彰显公正,然而,对于敦亲王之事,臣妾以为,责罚或非唯一之道。”
“朕原以为你会力主严惩敦亲王,不妨说来听听你的见解。”
胤禛温和地说道。
甄嬛略显犹豫,轻声道:“皇上不怪臣妾逾越,擅自议论朝政吗?臣妾心中着实忐忑。”
胤禛微微一笑,宽慰道:“嬛嬛无需多虑,朕不过是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权当解闷,断不会因此怪罪于你。”
“臣妾愚见,当前要之务乃在于安抚人心,消除敦亲王与朝臣间的嫌隙,正如古语所云,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无论胜负如何,最终受损的皆是我大清之根本。”
甄嬛细语分析,“敦亲王自边疆归来,功勋卓着,若此刻施以惩戒,恐会激起武将们的不满情绪,皇上其实无需以严惩敦亲王来平息风波,文臣们所求,不过是一个公正的说法罢了,依臣妾之见,最佳之策莫过于让敦亲王亲自登门致歉,以示诚意。”
胤禛闻言,眉头微蹙:“让敦亲王登门致歉?他性情高傲,此举恐难如登天,甚至可能视之为奇耻大辱。”
“皇上言之过早,王爷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确为一代豪杰,试想世间英雄,最难抗拒的又是哪一关呢?”
甄嬛嘴角含笑,巧妙地设下疑问。
胤禛闻言,顿时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笑意:“哦?你是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这个机灵鬼,竟能想出这等妙计,真是让朕刮目相看。”
言罢,胤禛的笑声在养心殿内回荡,显得格外愉悦。
“皇上果然深谙‘英雄难过美人关’之理,臣妾所知的,不过是些后宫琐事,家中妯娌间的琐碎罢了,但臣妾听说,王爷对福晋甚是敬重,若是由福晋出面,此事定能迎刃而解。”
甄嬛温婉地分析道,“臣妾曾有幸与福晋数度会面,深知她并非那等悍妒无知的妇人。”
胤禛闻言,微微颔,随即问道:“那么,依你之见,谁去劝说敦亲王福晋最为合适呢?”
甄嬛略一思忖,答道:“皇后娘娘身份尊贵,又深得人心,由她出面,定能事半功倍,再者,皇后娘娘与福晋之间或有交集,劝说起来也更为方便。”
胤禛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你的提议甚好,就依你所言。”
“在这后宫之中,唯有你能真正为朕分忧解难,反观那些大臣,领着朕的俸禄,却只会在是否处罚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实在令朕失望。”
胤禛感慨道。
甄嬛闻言,连忙谦逊地回应:“臣妾不过是后宫中一介普通妇人,哪里敢言自己有何主张,不过是皇上的心思,臣妾偶有幸能揣摩一二,侥幸猜中罢了,那些大臣们,他们精通的是典籍与伦理,而臣妾,所熟悉的唯有皇上您一人,对于皇上的心意,臣妾或许能略作揣测,但终究还是皇上英明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