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隐喻,忍不住一阵哆嗦。
什么样的臣子会去边境?要么是如魏尚般的守城能臣,要么是被贬的武将,以及……为争爵位的文臣。
大汉有规矩,非彻侯者不可为相。
晁错再怎么深得朕心也只能屈居内史之位,连三公都没混上了呢,更别提一人之下的丞相。足以见得在大汉的朝廷里,爵位有多么重要。
然而你说西汉像印度那样把种姓制度搞到极致吧?
好像也没有。
甚至从夏商周开始,从奴隶逆袭到一人之下的情况不能说数不胜数,但也够上两掌之数。说句不中听的话,高祖乃至大汉的原始股东里有一半都是泥腿子出身,谁又能料到他们有今天的造化,连申屠嘉这个队率都能执掌相印。
这般情况下,已经出头的郅都幻想下那个位子也不过分吧!
而现在,太子又提边境,又提匈奴,还赠宝刀……已经是在暗示他的机缘在哪儿,这让郅都如何不心动。
“太子……确实欣赏我。”
郅都抚摸着刀鞘的花纹,热血冷却后让理智占据高地。
掘他的是先帝,提拔他的是刘启。郅都就是再怎么惊讶于刘瑞的欣赏之意,也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举,不然他成什么了?法家又成什么了?
忠君爱国是为臣之本。
况且这事八字都没一撇呢!怎可轻易张狂。
第78章
冷静下来的郅都又想到晁错,想到自己在关中的名声,原本的热血也尽数化作唇边的苦涩,恨不得笑自己痴心妄想。
纵使太子有意助他为相又如何?晁错还在,纵使恶了不少大臣,但他终究是法家的一面旗帜,是将法家带回政治舞台的人。就算要立法家的丞相,晁错肯定排在郅都之前。况且论治国手腕,郅都是比不上晁错的。
而在关中一带,晁错的名声不好,郅都这个苍鹰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至少于豪门大族,勋贵外戚来说,郅都就是一把只认皇帝的刀,杀他们都不带皱眉的。在此情况下,他们能放任郅都当上丞相?
那还不如晁错呢!至少晁错搞了个纳粟受爵也算是跟勋贵外戚们达成和解,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反观郅都……
“论政治手腕,我确实不如晁公。”
郅都想了想自己的处境,嘴角的苦笑又深了几分。
可是路都走到这头了,返回去舔勋贵的话,那他“忠于皇帝,嫉恶如仇”
的名声就没了,别说幻想下丞相之位,估计以刘启的多疑性子能让郅都滚回老家都算是法外开恩。
思及这些,郅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至于找晁错商议?
估计会迎来对方的嘴巴子。
md,他晁错可是皇帝的老师,论资历远胜郅都。他都没想丞相之位呢!你个后来者就能梦得这么美,是不是脑子烧坏了?
所以这事只能烂在郅都的肚子里,弄得他辗转反侧。
同样辗转反侧的还有老师拜访的晁错。
张恢虽已辞去博士之名,但是他在法家的地位在那儿。晁错能得先帝和刘启看重,虽说是有自身的才干在那儿,但若没有张恢为他奔走,法家子弟打通上下,晁错也不能还算风顺到今上面前,更不能支撑起内史的运作。
别看先帝今上明里暗里地折腾勋贵藩王,但是在用人上,还是逃不了任人唯亲的那套。
没办法,身边就那些人,你哪知道谁是能臣,谁是佞臣。
上面如此,下面就更不必说了。
晁错以学生之礼将张恢请到上座,听了老师的一番见解后忍不住拜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非老师上门,错哪能看清太子的深意。”
饶是晁错见过不少青年才俊,此刻想想远在巴蜀的刘瑞,在回忆下高庙事件里被坑得体无完肤的自己,忍不住凉从脚下起,整个人都一阵哆嗦。
这个年纪就能把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上。
若说比干有七窍玲珑心,那太子的心眼就跟马蜂窝似的,让你感恩戴德地跳进去。
毕竟这事虽是太子阴了他们,让他们上赶着送去法家最好的弟子,省了太子的筛选工作不说,还把优秀一代都绑死在太子的战车上,导致他们必须必须盯死皇帝的其他儿子,确保太子继位。但事成后的法家至少能保三十年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