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大明十六帝聊天群奥运会 > 第十五章 京城保卫战 于谦逆风翻盘(第1页)

第十五章 京城保卫战 于谦逆风翻盘(第1页)

最初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后,引起了明朝政治集团内部的极大恐慌。

当时的北京城内留守部队已不足十万,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武器装备也严重不足,仅十分之一的人有盔甲。

很多大臣对能否守住北京城并无信心,甚至有人在朝堂之上忍不住放声痛哭。

此时的明朝和曾经的北宋一样,都是兵败不久,人心惶惶之际。

他们比当初的北宋还要糟糕的是,他们大明朝的皇帝还被对面给俘虏了,敌人有人质在手。

朱祁镇被俘后的第二天,皇太后就下令让朱祁镇的弟弟郕王,也就是朱祁钰先代为监国。

在最初的慌乱过程中,大明朝的中央集团并没有很快的下达决策。

朱祁钰命令众位大臣先商议战守方略,侍讲徐珵夜观星象,认为星象有变,提议京师应当即刻南迁。

徐珵此人在群臣之中小有名气,他号称足智多谋,对天文、地理、阴阳方术之书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还特别热衷于给人算命,最重要的是他算命还不要钱,纯纯的为爱发电。

但是因为经常算的不准,所以大家都不信他。

但他却唯独算对了一件事,一件让他可以吹嘘一辈子的事。

他算到了土木堡之败。

在明英宗亲征前一天,徐珵夜观天象,大惊失色,连夜跑回家跟他老婆说:完了!我夜观天象,此战必败啊!

所以这次也被专门被召来一起商议对策。

谁知徐珵如此语出惊人,上来就主张放弃北京,并说道:“天命已去,请迁都于南方以消除灾难。”

徐珵当时的建议是非常真诚的,他也是深信这才是正确的选择,甚至他自已早就提前把老婆送到了南方避难。

然而,此时的战火只局限于北部边境的部分地区,并没有并没有战乱四起,似乎并没有到需要迁都之际。

所以一些比较理智的朝臣并不赞成迁都之举。

此时的大明王朝出现了一位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凭借着一已之力又为大明朝续命两百年。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于谦,当然了他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那位。

而是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身傲骨的于谦。

是那个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于谦。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当时还是兵部侍郎的于谦坚决反对南迁之举。

他是所有大臣之中最为强硬的主战派,他反对一切妥协的行为,并以最快的速度呈上了一道奏章。

于谦正气凛然地说道:“京师为天下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百姓与仓库储存皆在此处,如果有任何轻举妄动,则大势尽去,宋朝南渡之事,可为教训。

徐珵妄言迁都,应该斩立决!”

朱祁钰当时虽然没有听于谦的话处决了徐珵,但心里已经把这个不靠谱人默默的打了个叉。

接着,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死则君臣同死。如果再有人散布迁都的言论,必死于国法之下!”

同时,出榜告谕,向世人公布了坚守北京的决心。

坚决主张同瓦剌死磕到底的于谦获得了孙太后的支持,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并让他统领诸将保卫北京。

他先是除去宦官王振的党羽、平息了众怒,赢取民心。

同时为了避免瓦剌继续挟持朱祁镇要挟朝廷。

九月初一,于群臣一起奏请孙太后立朱祁钰为帝以安人心。

孙太后同意群臣主张,朱祁钰于同月六日在众人的拥护下登基帝位,史称“明代宗”

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明朝又一次拥有了主心骨。

稳住了当时的紧急情况!

随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这是土木堡之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大明帝国掌握这场战争主动权的开始。

如果当时大明朝真的选择了南迁,那将会正中也先的计谋。

根据《明实录》记载,当时的也先的确有攻占北京之意: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郭登奏:送自虏中还者白叵罗至京,言也先会众议云:北京已立皇帝。要领人马来交战。终无讲和之意。我今调军马再去相杀。令彼南迁,与我大都。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也先所图不小。

当他得知大明帝国毫无讲和之意后,立刻调集兵马,打算迫使明国南迁,他得以趁机恢复故元大都。

此时的瓦剌对内以“还我大都”

为口号,对外宣称要护送朱祁镇返回北京。

这支部队兵分两路,也先亲自挟持朱祁镇,准备带着三万多人由紫荆关开始进军北京,另有一路则取道居庸关。

随着也先调兵遣将,蠢蠢欲动的想攻打北京的行为,大明帝国当时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也先在时间上赛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