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秀才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单单县试又分为五场,。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得误写添改,第三场称再覆,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默写前场「圣谕广训」二句。第四五场连覆,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第一场未取者,不能考第二场,而第一场取中,也可以不参加后面的几场。
在程仲看来,第一场最为紧张,而后面的几场纯属是附加题,增加印象分了,因此考与不考并无大碍,当然更关键的是,什么诗文、律赋他可不在行,这要是一试,不全露馅了吗?
但是程仲的藏拙在谢江波看来却不啻为自信和洒脱,不由对程仲越的钦佩!
二十天一晃而过,县试案的日子,程仲再一次来到华亭县城,而谢江波早已经恭候多时。
两个按程仲的建议,找了一家名叫悦客来的茶楼,向茶博士要了一壶最普通的龙井。
喝完了茶,两人的关系更亲近了。
会账的时候,谢江波本来是要付账的,但是被程仲拒绝了。
并非是程仲要摆阔气,也不是他钱多,为了省钱他宁可去试院的开水房就着免费的热水吃冷硬的糕点。
程仲坚持付账是因为到茶楼喝茶是他的提议,如果最后却让对方来买单,恐怕谢江波嘴上不说,心中还是要看不起程仲的。
程仲坚持付账果然让谢江波好感大增,他不在乎这样一壶茶钱,只是他看重程仲主动接近他的目的。
谢江波的家境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只是殷实而已,实际是富得流油,他的父亲谢孟廷是华亭县内屈一指的商贾。
虽然富有,但是从商在当时算是操贱业,地位低下,甚至有的地方会取消商人科举的资格,好在华亭县倒没有此规定。
谢孟廷遍邀请名师,甚至从留都南京请来了一位举人老爷,就是想让儿子谢江波能够考中秀才,甚至考中举人,光耀门楣,从此也勉强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但是谢江波根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而且志不在此,考了几次都没有入圈,这让谢孟廷又沮丧又无奈。
谢江波仗义疏财,对县学中的青年才俊又刻意结交,因此平日里也能说上几句话,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实际上是看不起谢江波的。这些谢江波心中当然清楚,却也无可奈何。
当然,作为土豪,他的身边自然也会吸引一些喜欢贪便宜的认。见程仲主动招呼,谢江波还以为他也是这样的人,对于程仲还是有所提放的。
但是几番下来,程仲的话很快便引起了他的共鸣,再加上不贪不占,更增加谢江波的好感,让他觉得程仲是值得结交的人,而这也正是程仲想要达到的结果。
两人从二楼沿着木质的楼梯走下来,却迎面碰上了几个程仲极不愿意碰到的人。
进门的一行三人,为的事一个将近四十岁的男人,从衣着看得出来,家境应该颇为殷实。
他的脸上显露出志得意满的神色,下巴微微扬起,显露出高人一等的自信与自得。
两个与他走了对面的人躬身称呼了一声:"郑掌柜"。
郑掌柜紧紧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个回应了。
"这人是谁呀,派头很大呀。"茶楼中有不认识郑掌柜的,低声问同桌的朋友。因为程仲靠的比较近,因此声音虽小,倒也能听的清楚。
"他,你都不知道?!"另一人答道:"他原名叫郑三,后来达了嫌这个名字难听,又改了一个名字叫郑瑜,因为听人说瑜是美玉的意思。虽然起了这个名字,但是做起事来可没有一丝一毫美玉的感觉。说起来他也算是一个人物,本来也就是一个泼皮无赖,但是后来攀附上了本县巡检司的副巡检,现在在城西开了两家当铺,黑心钱可赚得不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也没有谁愿意去惹他?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身后的那个人吗?"
巡检司主管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放在后世等同于公安局。副巡检就是县公安局的副局长,虽然未入流,但却握有实权。
听了旁人的解说,程仲算是明白了,这个什么郑掌柜,说白了就是一个依靠官私勾结家的泼皮,是有黑伞保护的恶势力。
不过,不管他是叫郑三,还是叫郑瑜,是为富不仁也好,行善积德也罢,对程仲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
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