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清穿之种地日常迷途未返 > 第218节(第1页)

第218节(第1页)

在她看来,这事既然要做,那就不仅要让大臣们亲眼看到,还让人找来了一些百姓过来见证。

所谓人多力量大,安清今年这庄子上大概试种了上百亩的小麦,因为人手足够多,竟只用了一日的功夫,就完成小麦的收割、脱粒的活计。

前些年,安清按照后世的法子,研究出了一种小麦脱离工具,不用经过暴晒碾压麦秆,直接便可脱粒,然后再将小麦晒干即可。

接下来便到了众人期待了一天的称重环节,因着这上百亩的小麦确实不是小数目,之前收割时雍正便给六部的官员各自分配了一定的区域,让他们单独负责收割任务,这会称重自是也各自统计即可。

待六部官员把统计产量送来后,不少人脸上惊讶的表情都还没来的及收回去,显然是被这实打实的数字惊到了。

各处汇总完毕,算是百亩小麦的平均亩产,竟然高达六百斤!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在场众人还是不由倒抽了口凉气。

安清忙出来解释道:“这会的小麦还未经过晾干,而且脱粒后还有少量的麦茬掺杂在里面,要去掉这部分的水分占比才准。”

这块农政司官员有经验,经过他们之前的测试,小麦经晾晒之后重量的流失率大致在10%左右,那现下亩产六百斤,晾晒之后损失百分之十,也就是六十斤,再除去那些麦茬,亩产量五百斤绝对没问题。

而且,还只会多不会少!

一官员比较谨慎,不由看向安清道:“福晋,您这些田地可都是良田?”

恒亲王福晋这庄子是先帝赏的皇庄,占地比较大,田地自是有优等,也有劣等,但若种植小麦的用地都是良田的话,那这亩产怕是还要再缩一缩水才成。

至于要缩多少,那便不太好估量了。

安清摇了摇头,转身朝紫苏要了这小麦试种的记录册子,然后递给了雍正。

“这些是上百亩小麦的试种情况,分别有劣等地、中等地,以及优等地,像那种优等地和劣等地占比很小,大多都是中等地。”

毕竟,从大清目前的情况来看,种植小麦的田地大多是中等地,优等地是因为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劣等地则不太适合种植小麦,则更适合种植番薯之类的作物。

众大臣对视一眼后,立马对着雍正跪了下来,“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得此良种,是我大清之福,亦是百姓之福!”

亩产五百斤啊,整整比之前亩产多了一倍还要多,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意味着每一年的小麦产量得翻一翻,百姓们会有更多的余粮,国库也将更加充盈。

这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可是敢都不敢想。

虽然雍正猜到了胤祺当时说的有所保留,但这会还是忍不住被惊讶了一把,“好好好,恒亲王福晋安清培育出如此良种,乃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众大臣也纷纷附和了起来。

安清还是不太适应这种场面,但相比之前还是好多了,至少这会不用胤祺帮她挡着了。

“皇上,既然您都来了,要不去那边的水田瞧瞧?”

安清道。

雍正听到这话,双眼不由一亮。

水田?

难道那水稻她也培育出良种了。

安清也没否认,如今水稻虽然还没有到收成的时候,但这会也已经结穗了,明眼人也能瞧出差异来。

她本就决定将杂交小麦和杂交水稻的种子一起拿出来,那这会自是不用再藏着掖着。

不过,有了那杂交小麦的先例在,当雍正和众大臣来到水田这边时,轻易也看出了差别来。

“敢问福晋,您这水稻能达到多少亩产?”

一大臣问道。

安清这次倒不说自己也不清楚了,而是径直回道:“这水稻的产量不如小麦,但亩产四百来斤应该没问题。”

虽说这杂交水稻的产量她是不满意的,但这科研一事本就是个发展前进过程,不能一味地只求完美,四百斤对现下的水平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早些推广给百姓种,也能让大家早些受益。

至于之后嘛,再继续研究就是了,待有了更高的品种,届时再更新换代就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