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
突然又这么强行地抛下了一句。
擅自替她作了论断。
温宁在别的事情上或许没有主见,但她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向很看重,尤其涉及李澈的童年阴影以及心理创伤,没有人比她这个母亲更有言权。
起初,王老师企图说服自己:“而且,我以为,凭借我在学校教师岗上的职业,多多少少也能在这几年照顾到澈澈。”
得知自己并不打算松口以后,王雪晴直接指责她这一位母亲道:
“你不应该这么自私地将李澈带走。”
“王老师,关于我丈夫的官司确实需要您这个关键证人,但你推三阻四,我从来没有过催促您,给您施加心理压力,”
温宁不明所以,尽可能压低心中的怒火,“您对我孩子的关心我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我也很感激。”
“但我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取决于我,而不是你。”
如果不出意外,这其实是李远哲死后,她和王老师私底下第一次的单独见面。
可这并不像是普通的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她一味的指责,越过了原本的边界,而脸上对自己挂着的敌意显而易见,温宁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怠慢了她。
此前,她多次想要寻找过王老师的踪影,她始终置身事外。
给对方家长的定罪量刑是需要王老师的配合的,但王老师似乎并不很想回忆有关那场可怕的家访。
她不好咄咄逼人,理解她同样身为教师的难处,又或者面临同事受害后的创伤反应。
但她属实没有想过王老师会想要干涉她的生活,并且堂而皇之地表明她对自己做出决定的反感。
王老师推了推她的框架眼镜,温和的面容多了几分较真的意味:“温女士,你应该明白我说这些全都是出于对于李澈的关心,也是因为之前李远哲老师对我的帮助……我想,他在世的话,一定不想要看见你挤破头皮把自己孩子塞。进国际学校的模样。”
她描绘起自己帮李澈转学的事情,犹如清高地在讲一件十分看不上的破事。
“抱歉,我们家的事恐怕还轮不到你做主。”
“我只是提议。”
王老师从没打算正眼看她:“我很惋惜,实在搞不明白李老师……怎么会娶一位像您一样的太太。”
她接着横叉一道,加以指责道:“你应该了解你自身的条件,而不是心比天高地把孩子送到不适合的地方去,这样下去对澈澈来说并不好。”
温宁这才觉自己的退让在别人眼底却是一种妥协,冷声道:“王老师你的评判已经足够多了。”
王老师丢下了句:“我很生气,别再让你的律师来找我!”
怎么,会有人如此理直气壮地拒绝调查取证——
在场的人唯独只剩下犯罪人的妻子,受害者孩子以及一同家访的王雪晴。
犯罪人的妻子怎么可能会为受害者声,而他们的孩子同样遭受这场意外事故,唯一寄予希望的,能够帮助量刑判的人却说出这种毫无良知底线的话。
李远哲是好心为了他的同事才会进行这场原本和他牛马不相及的家访的。要知道,如果不是那份多余的好心,李远哲压根用不上送命。
她怎么可以这么做!?
怎么可以一走了之,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生过?
质疑自己给孩子转学也就算了,怎么能够连最起码的道德良知也忘了?
王雪晴偏偏在这个时候还能自顾着冷笑一声:“也是,他不在了,你照样能活得风生水起,还能想方设法托关系把儿子塞。进国际学校呢。”
温宁以为是自己的听力产生了幻觉,她如何都想不明白会有人去嘲讽一位为孩子学业着想的母亲。
往她心尖最痛的地方戳去。
而这人,偏偏是受过他们的恩惠,主导了她丈夫的生死,却对她维护亡夫的官司冷漠不已。
如此一来,她更着急直接在这个学期就带着李澈转学事宜了。
王雪晴趾高气昂地走了,这令温宁觉得这些时日对她的怜惜,以及同样身为女性的宽容荡然无存,却也不自觉地担心起最后官司的论断……但她始终并不明白王雪晴态度这么强硬的缘由。
……
放学的时候,温宁和李澈不经意地提及王老师,却并没有现这个女人的异样,以李澈不会说谎的个性,王雪晴对他在学校倒是很照顾。
“妈妈,你是因为爸爸的事所以讨厌王老师吗?”
对于温宁而言,王雪晴从来就只是亡夫曾经的同事,她当然因李远哲的死埋怨过许多人,就连自己也不例外。
“我知道凶手不是王老师……但妈妈也是俗人,也会后悔,如果没同意你爸爸那周末陪同她一起去家访的话……”
到了此刻,温宁依然没能残忍地把话讲下去。
从不想,教自己的孩子学会仇恨。
她只叹如寻常地感慨了声:“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冤有头,债有主,妈妈不应该牵扯无辜的人,”
纵生活诸多磨砺,温宁仍旧承认得坦荡,“但妈妈有的时候想起你爸爸走时还那样年轻,就会难受。”
小家伙毫不犹豫地偏袒道:“妈妈,那我也不和王老师来往了。”
李澈从来都只会站在她的同一侧,脐带的联系让这对母子天然地能够理解彼此的心声:“凡是妈妈不喜欢的人,我都不会同他们亲近。”
温宁不愿和儿子的对话如此消沉:“等你适应了新的环境,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