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穿越盛唐当驸马 > 第85章 方法(第2页)

第85章 方法(第2页)

沈熠自然听出了赵真的言外之意,但他没有正面回答赵真的话,而是点了点了头,念了一前世背的散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沈熠,就凭这一句词,朕愿意相信你,也愿意相信沈家!”

赵真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神情激动地道。他虽然不知道“潼关”

“西都”

“秦汉”

在什么地方,但他却明白沈熠念的这词是什么意思。

“臣谢陛下!”

沈熠拱手道。他虽然不相信赵真会因为这么一散曲就放下对他的戒心,但能从赵真口中听到这番话,也算是这段日子的努力没有白费。

“沈熠,朕今日叫你来,是想问问你可有让粮食增产增收的方法?”

赵真肃然道。一旦开启国战,粮草就会变得非常紧俏。圣朝如今虽说有麦子和稻米两种主粮,可毕竟产量有限,平日里自给自足还可以,可要是大批量地供给前线将士,那就变得有些紧俏了,这可是赵真最担心的事。朝廷如今已经收回了大量的适耕土地,要是有让粮食增产增收的方法,那一切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他也不必再为粮草的事担心了。

沈熠沉思了片刻,严肃地答道:“回陛下,方法其实有很多,想必户部与司农司的人都知道。但您既然问起了,臣就妄谈五条。若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陛下不要见怪!”

其实,他完全可以给赵真一本《齐民要术》的,但如今两人互相防备,他也不愿就这么轻易地暴露出去,而是选择对赵真说一些目前最急需的东西,就跟他向赵真提供军备设计图一样。

“但说无妨!朕绝不怪罪!”

赵真急忙道。他何尝没有问过户部与司农司的人,他们的答案都是要改进耕作工具,培育良种,至于如何改进、如何培养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赵真不得不自降身份来找设计了新式军备的沈熠。如今听到他竟有五条办法,不禁心下大喜。

“是,陛下!”

沈熠开始向赵真介绍道,“这第一个办法就是培育沃土。我朝疆域辽阔,各地的土壤肥沃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臣建议朝廷派有司先去调查各地的土壤情况,然后因地制宜,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朝廷可以鼓励百姓展畜牧业,让他们将禽畜的粪便与农作物秸秆、腐败的树叶等堆沤,经过腐熟就可以形成有机肥料了。陛下或许不知道,牛羊等畜类吃掉农作物秸秆后排出的粪便,其肥效要比直接将秸秆还田高。此外,对于那些已经秸秆还田的土壤,必须要经过深翻,将秸秆完全覆盖到土壤下面,然后灌水,让土壤与秸秆密切接触,以免‘漏风’,影响庄稼的根系下扎。而想要进行深翻,就必须改进耕作工具,这也是臣想说的第二个办法。

臣幼时跟随师父四处游历,知道我朝百姓耕作时需要用到耕牛、直辕犁、三脚耧车和耱这四件套。可是,直辕犁并不能解决深耕的问题,需要将其改进为曲辕犁。臣这里有曲辕犁的制作图,回头便送进宫来,陛下可让户部与司农司先测试一番,若真的有用,再将其推广到全国,让所有农民都能用上。不过,臣需要提醒陛下,这件东西无论是售卖还是租赁,其价格必须要由朝廷规定,绝不能让商人随意定价,以免伤民。此外,朝廷必须大力展水利灌溉措施。无论耐旱能力有多强的庄稼,在植株生长的关键期,需要的水分无比庞大,这将直接影响庄稼能否高增产增收。至于我朝的水利灌溉措施有多少,工部与都水监比谁都清楚。”

说到此处,沈熠故意停顿了一下,意在暗示赵真这两个衙门有猫腻,希望赵真能够彻查。

赵真自然明白沈熠的意思,右手不自觉地攥紧了,但他言语间却对此没有表示,看上去并不在乎沈熠的暗示,反而一个劲儿地催促沈熠继续说剩下的三条方法。

沈熠见状,只得继续说下去。可他却不知道,一个月之后,工部下辖的水部司及都水监两处衙门的大小官吏全部被革职查办,甚至连工部尚书及工部侍郎等人都被降职罚俸了。

“陛下,这第三个办法就是培育良种。庄稼能否实现增产增收,其品种非常重要。因此,臣建议陛下鼓励有司进行庄稼育种技术。臣这里虽然也有小麦抗倒伏和杂交水稻的相关方法,但缺少专业的人员和试验田验证,而且耗时可能会比较长,臣会将这两个方法连同曲辕犁的制作图纸一并交给陛下,至于成效如何,就看陛下选的人能理解多少了。若是可以,臣建议陛下从民间寻找一些擅长侍弄庄稼的好手,他们懂的东西绝不会比那些只会坐在衙门的人少。

第四个办法是及时防治病虫害。庄稼生长期间,不乏有病虫害的威胁,需要做好监测与预防,合理用药,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臣曾经读过一本介绍常见的庄稼病虫害及预防办法的医书,所幸还记得一些。臣回去后会默写出来,到时托家父一并呈给陛下。”

赵真还等着沈熠说最后一个办法呢,却见沈熠迟迟不开口,不禁好奇地问道:“你不是说有五个办法吗?这才第四个,还有一个呢,怎么不接着说了?”

沈熠闻言,有些为难地道:“这最后一个办法事关国政,臣只是随便说说,陛下也随便听听,千万不可多想。若是陛下答应,臣才敢接着说下去。”

赵真白了沈熠一眼,没好气地道:“近来的国政可没几件是跟你没关系的,你还装什么?”

“陛下圣明!”

沈熠尴尬地笑了笑,随即肃然道,“最后一个方法更类似于一项长久的国策。具体而言,朝廷需要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民种植土地的收益。若是遇到天灾等影响粮食收成的年份,朝廷要加大对农业的补贴,让农民知道种植粮食是有利可图的。同时,要降低耕作工具的价格,适当提高粮食的价格和良种的补贴。当然,臣说的这些很笼统,具体如何实施,还是要靠有司谋划、陛下圣裁才行。臣曾在书上看到过一项名为‘三农’政策的国策,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的工作,臣对此感触颇深。说到底,我朝人口数量最多的还是农民,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聚集在农村,与农民有关的一切都影响到我朝的根基是否稳固。因此,希望陛下能审慎思考臣的这一建议。”

听完沈熠的话,赵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很明白,圣朝的根基不是皇室,而是这数以千万计的农民。自古以来,造反的都是农民,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活不下去了。朝廷繁重的苛捐杂税,豪族勋贵不断地兼并土地,导致这些农民为了能吃到一口饱饭,过上一种安稳的生活,不惜以身犯险,揭竿而起。遍览史书,有关农民起义军的记载数不胜数,前朝的覆灭就是最好的例子。世人都说是五位异姓王覆灭了前朝,可他们又哪里知道,前朝的末代皇帝将农民压榨成了什么样子,最终逼反了这些人,五位异姓王才有机可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