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才对,看开点,不要成天跟自己过不去,跟伍家那边也别甩脸子,没那个必要。”
“你等着看吧,卫东有本事又肯拼肯干,往后在部队只会越来越好,倒是伍家那闺女儿,被伍家夫妻俩惯得娇气得很,眼高手低又没个定性的,以后还不定怎么着呢。”
“我倒是觉得你得庆幸没娶了伍家那姑娘当儿媳妇,就你这风风火火的性子,跟人家未必处得来,真要是娶进门来了,说不定你们婆媳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反而搞得鸡飞狗跳日子不得安生。”
这话一出,顾婶子眼前猛地闪过和伍月英争吵厮打的各种难堪场面,那一瞬间她竟感觉那画面好似真的发生过一般,心下一悸,差点喘不上气来。
邹阿婆对伍月英无感,倒是觉得叶青这姑娘挺对她脾气的,就是可惜,这还是个孩子呢,要谈婚论嫁,还得再过个几年才行,跟卫东年龄上就不大合适。
邹阿婆的脑子倒是转得快,马上就问一旁安静当吃瓜群众的叶青:
“阿青啊,你家有几个兄弟姐妹啊,有没有比你大,还没婚配的姐姐?”
叶青没想到吃个瓜还能被cue,反应过来老太太这话是什么意思后,不由得哭笑不得:
“有是有一个,但我家除了我,剩下的人都上大西北屯垦戍边去了,这山高路远的,跟顾大哥连面都见不上,更不合适吧?您可别乱点鸳鸯谱,而且我那个大姐有心上人了,这红线可牵不得!”
邹阿婆顿觉失望,刚上头的那点想法瞬间就歇了。
“昨天我就是坐那位郝政委的车下乡的,他在伍家闲聊,我跟着听了一耳朵,说是顾同志在部队挺受欢迎的,军医院还有文工团都有女同志属意他呢,我觉得婶子根本不用着急,您儿子找对象这事儿肯定没问题。”
叶青忙又补充了一句。
她没见过顾卫东,但这位顾同志才二十三岁,正在事业上升期呢,着什么急啊,先把工作干好了再说,等过个七八年,在部队的职位稳定了再成家也完全来得及啊。
不过这话叶青可不敢说,这个年代大众尤其是农村的男女结婚普遍都早,很多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
像顾卫东二十三了还没结婚的,在村里已经算是大龄男青年了,如果他不是在部队当兵,估计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能着急到每天上家里来催一次婚。
叶青反正是不能理解,她上辈子虽然谈过几场恋爱,但都是无疾而终,后来到了末世,身边抱着目的接近自己的人太多,她就更没了结婚的想法。
这辈子所处的时代固然已经不同,但她对婚姻仍然持悲观态度,如果可以,她觉得就自己一个人独美也不错,只要混上了国家医疗正式编制,她就能抱着铁饭碗过上安逸自在的小日子,完全不用依赖任何人。
谈过大儿子退婚的事儿,顾婶子又聊起了另外仨孩子。
先是唠叨顾卫南和顾卫北,在县里上高中也不知道粮票够不够吃。
又担忧顾卫西肚子里这个孩子,因为结婚三年了肚子一直没动静,村里不知道多少人说闲话,笑话她这闺女是不下蛋的母鸡,如今好不容易怀上了,万一要是保不住,村里更有难听话说了。
杨大志在旁边把顾婶子这话听了个全,忍不住就插嘴道:
“理他们做什么,都是些不积口德的,自家的事儿都没整明白呢,尽在那儿操心别人家的肚子了,我都不在乎有没有儿子,他们倒是先替我给着急上了。”
顾婶子可不认同杨大志这话,还在那儿絮絮叨叨,说杨大志的妈当年是怎么临终嘱托的,她不能让他妈在底下都睡得不安稳巴拉巴拉。
叶青也是这时才知道,原来杨大志不是本地人,是□□的时候,跟他妈从豫城逃荒意外来到了屯子里,然后杨大志的妈病没了,杨大志就被顾家收留了下来,这一收留就是近十年。
三年前杨大志跟顾卫西偷偷处对象,被顾婶子给抓了个正着,怕两个小年轻不懂事闹出人命来,于是顾振兴夫妻就做主,让两人结婚了。
说是嫁女,但这对新婚小夫妻根本就没挪窝,吃住照样还赖在娘家,甚至连队上的工分都没分开算过,跟招了个上门女婿根本没差别。
杨大志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他在最苦难的时候被顾家二老收留了,这些年就跟顾振兴夫妻俩处得跟亲儿子一样,也打定了主意将来要给老丈人丈母娘养老。
大儿子在部队,基本上指望不上,小儿子小女儿在县里上学,也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女儿女婿肯陪在身边,顾振兴夫妻俩只有高兴的份。
但顾家这样的相处模式,村里看不惯的人可不少,尤其是杨大志,村里人说他软饭硬吃,闲言碎语的那叫一个难听。
顾卫西夫妻俩对村里人的指指点点根本不在乎,可顾振兴夫妻俩却很是介意,所以苗翠兰急切地期盼着自己女儿这一胎能够坐得安稳,不拘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能平安生下来,起码也能打那些乱嚼舌根子说她闺女不能生的人一个响亮的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