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原物。”
顾熙接话,然后在自己叔父鼓励的眼神下继续说,“物理,实乃物之道理。树木变梁,是物理之变;水变冰,是物理之变。盖因此变并无新物产生,木依旧是木,水依旧是水。火烧木,有烟有尘,非物之变故,大丫举例,前半句不对,后半句对。”
在书斋,他坚持称呼顾衍为先生。
顾衍笑着点点头,心里想着的却是大家族的孩子果然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不是智力的差别,而是基础的不同。顾熙很小就以《国语》,《左传》启蒙,家中也藏书颇丰。虽然在他看来,《左传》什么的根本不适合给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用来启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前教育会让贵族子弟们更早的成熟,思辨力,记忆力都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度也更好。
“先生是想教我们什么呢?”
顾熙替所有孩子问了出来。
“那大家猜猜?”
顾衍拄着鸱€€杖,走到泡着菽的大桶变,伸手将一些豆子捞出来,试探着软硬。
“前些日子学了物理,但先生并未教我们火灼木生灰此类的道理,是否有关?”
大丫问道。
“大丫说的对。”
顾衍点点头,招呼着所有孩子到身边来,“应该都磨过土和麦吧,菽也一样。”
然后他不需要解释,孩子们就拿过斗将菽塞进磨盘的小孔里。磨土的磨盘和这不太一样,这个是百姓用来磨麦时改造的,比磨土的盘更适合磨粮食。
就来顾熙都挽起宽大的袖子上去帮忙,少数的士人孩子也好不介意的上去帮忙。这个时代活着是很难的,就算是贵族子弟也会些简单的活计。虽然平时不需要他们真干,但大多也都知道农具怎么使用。
“有人能告诉先生,将菽磨成粉是物理之变吗?”
“无新物产生,是物之变!”
“是物之变。”
叽叽喳喳的声音立刻回答,顾衍分辨着孩子们的声音,点点头,“哪能告诉先生,现在菽是什么样的吗?”
“白色的,像羊酪”
一个小姑娘糯糯的说。
“那,和菽长的不一样了,大家是怎么知道这没有产生新物的呢?”
顾衍笑着问。
孩子们又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最后告诉顾衍是因为磨盘磨土时,不会产生任何新的物质,土还是土。菽进入磨盘,应该和土进入磨盘产生的结果一样。白色的豆浆是因为他们加了水,就像是土加水会成为泥,但泥晒干还会变成土一样。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
顾衍满意的笑了笑,让越丫给孩子们将豆浆煮一下。煮好的豆浆散着孩子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新鲜味道,一个个忍着口水从越丫姐姐的斗里领到自己的那份豆浆。
然后迫不及待地喝下去。
就连一贯伙食不错的顾熙都亮了眼睛,高兴的对叔父说,“先生!这个好好喝!”
顾衍接过越丫端来的豆浆,一口气喝完,才将喉咙里的血腥味冲散。他曾经预计的没错,当眼睛不能抵消改变现实的代价后,就会用其他的器官代替。
好在,嬴政虽然不太看那些原理,但那一年的努力他也不会像普通的封建帝王那样了。有了他的平衡,这些小小的改变现实的技术的代价,顾衍还能承受的起。
“可,先生。”
大丫的声音在他膝下传来,“这便是不同于物理之变的事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