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
2oo6年的元旦,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
伴随着“滨江市强农家乐有限公司”
的成功注册,紧锣密鼓地筹划已久的农家乐基地建设在这一天正式宣告破土动工了。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好日子。为了这一天,强几乎整整准备或者是努力了十年。
在这十年的漫长过程中,强的个人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他始终觉得相对于整个滨江村的老老少少而言,自己的那点成败算不了什么,所以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过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扮演着滨江村的掌舵人的村长老爸的旗子,带领大家干起来。
想当初自大专毕业后的强竟一时找不到工作,结果只得无奈地开起了出租车。
但强并不想马上混迹村委从而得以坐实“子承父业”
的名头,他深知自己的“头脑简单,四肢达”
的秉性,所以需要社会这个大熔炉来练就一下自己。所以经过整整十年的社会实践的打磨洗礼,特别是连接几次挫折的历练,使得他“疯狂”
成长为一名不管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都“能屈能伸”
极具经济头脑的弄潮儿,因此即便混迹于农民工队伍里的他,也能够以其极富前瞻的意识和极强的现场管理能力而“脱颖而出”
甚至“领袖群伦”
而掀起非一般的五彩生活的波澜来。
强最让老家滨江村的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服气之事莫过于:在蒋家村等别的村开出租车赚钱回来盖洋楼的时候,他却带动有“先进意识”
的一批开出租车的强家村村民“力排众议”
地开起了出租公司,结果每个开出租车的村民收入大增,并在深圳这块热土上有了“当家作主”
的感觉;而当本村的村民“遭遇”
百年难得一见的拆迁征收而普遍喜获大笔赔偿金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再次勇敢地站了出来,用生在身边的“正”
“反”
面教材”
“显身说法”
,成功地瓦解了一撮小黄毛趁机捞钱的阴谋,并“审时度势”
地通过抓住滨江建造二桥的大好机遇,第一次成功地将几乎全村的父老乡亲们统统纳入了几乎是看得见的了一条可持续展的致富家之路。
这一切说起来十分简单,但任何一件事特别是处在大改革大变动的时期,做起来难度之大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因为这先是一个改变他人思想或思路的过程。
中国不是有古语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吗?
所以,强这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
乎常人而理应得到更多的掌声!
而民风淳朴的强家村的乡亲们当然知道什么是好歹,他们在见识了强的“非凡”
后毫不吝啬地为这个年轻人“倾其所有”
,给予了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他。因为大家伙基本认定了他就是这个时代能够带着自己走进更加美好未来的带头人!
而强似乎也没有让滨江村的广大村民们失望。
就在工地建设所需的核心人物--施工员张浩还在试用期的时候,却因为他涉嫌诈骗而锒铛入狱的节骨眼上,强再次勇敢地站了出来。
强是三头六臂的人物吗?这个曾经在滨江企管学校被普遍地视为“头脑简单,四肢达”
的“体育明星”
之前可是没有任何建筑方面的经验哟!
强之所以胆敢接下从未碰过的技术性极强的施工员的活,一是在学校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尽管一丢就是十年,但真心要摸捡起来也是有可能的;二是好不容易物色的施工员张浩突然身陷牢狱之灾,短时间再去重新物色对于开工在即的农家乐项目工程而言,已经不太现实了。
一向敢挑重担的强在监狱探视张浩期间得其“真传”
,更是信心大增。
翌日一大早,工地现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
这种大场面当然少不了“策划大师”
颜如玉的影子。
没错。经强卫兵的“穿针引线”
,身在东莞的颜如玉“身不由已”
且“退无可退”
地接下了开工仪式“场外指导”
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