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大元权臣主角是谁 > 第四章山崩改(第3页)

第四章山崩改(第3页)

原本朝廷可以和察合台汗国一起,平分的海都死后破碎混乱的窝阔台汗国领地。但是为了尽快结束敌对状态。朝廷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大部分窝阔台汗国领地(今中国新疆北部地区)被察合台汗国所占据。

当然,这次不平等的瓜分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阿尔泰山一带的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被分别划分给了大元和察合台汗国。这就为以后大元与察合台汗国再次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

(游牧民族是需要将牲口根据季节变化,在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之间,来回迁徙的。所以才叫游牧民族——他们需要往返游动于两个季节牧场。)

然而这份儿妥协,让大元朝廷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海山首先选择增强皇权,因为只有皇权强大了,才能继续其他方面的改革。

();()  他大肆提拔当初跟他一起在漠北和西疆作战的蒙古和色目将领,让他们充任全国各地的重要职务。而且他还抛开中书省,另设尚书省,从而提拔自己的亲信,让他们把持朝政。

当然这也有一些缺点,那就是封赏过甚,导致这些人逐渐成为了国家财政的负担。而且这些人拥有特权之后,广占田亩,与民争利,成为挖帝国墙角的主力军。这些人最终变成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

加强了皇权之后,就是经济改革。虽然元武宗海山在位仅仅只有三年多,但是他奋发图强,日进千里的工作作风,跟当年在战场上一样的雷厉风行。在他的推动下,大元朝廷连续不断的做了很多改革措施。

比如改革钞法:颁“至大银钞”

,又发行铜钱“大元通宝”

和“至大通宝”

,并许诺这些铜钱可以与历代铜钱混合使用,从而保障了大多数老百姓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稳定国家货币可能出现的动荡;

他还要求以信誉较稳定的小面额贵金属辅币:比如老百姓经常说的银饺子、金瓜子、金叶子之类的小型贵金属,用来平抑日用品零售领域中物价的过份波动;

此外还扩大海运和漕运的数量,增加了内循环的动力;

增设南方数个海边盐场,还将西南地区大量私开的井盐,并入朝廷盐务税收范围之内,并且提高盐引价格,从而增加朝廷赋税;

加强海贸的推动和发展,不但能增加朝廷经济,更能让手工业和海贸行业较为发达的南方地区,因为得到了经济实惠,从而降低对蒙元朝廷的逆反心理等等。

这些措施多与忽必烈时期阿合马、桑哥主持的经济改革举措很相似,但在海山当政时期,这些政策实行方面比那时来得要温和的多,也更人性化。

早年间,在战场上的海山因为非常年轻,所以威望不够。难免不得不亲自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因此,受伤是难免的。而当了皇帝之后,为了笼络朝臣,为了安抚藩王,他又不得不经常大排宴宴,跟着这些人狂饮高歌。甚至不顾身体健康,连续豪饮。

外界不知道的人,还指责他沉迷酒色,但是谁能体会他的苦啊。当他假借出恭,回到内殿,吐得昏天黑地的时候,皇后弘吉剌·真哥抱着皇帝心疼的直哭。但是却被海山厉声斥责。

他对皇后说:“外面这些臣子和藩王都是朝廷的支柱。他们支持朕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登上了这高高的皇位。他们都对朕有恩,朕怎么能不舍命相陪?到时候在朕需要他们的时候,自然这些人会站出来保护朕和朕的孩子们。”

历史也的确如他所愿。在元武宗海山死后,那些当年他陪着一起狂欢滥饮的将军、大臣们,一直都是海山的弟弟,元仁宗心中永远拔不掉的刺。

历史上也正是这批人,最后拨乱反正,将毫无根基,被迫远窜边疆的海山后人,再次拥立为帝。兑现了他们当年在酒池肉林中向曲律皇帝海山发出的山盟誓言。

可以说海山在用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为后代铺垫了一条通天大道。

从他当皇帝开始,就开始一天天的消瘦,憔悴。有一次,奉命担任岭北平章政事的大臣玉帖木儿回到大都见到阔别两年有余的皇帝海山。

他大吃一惊。登基之初的时候,海山大汗还红光满面,精气十足。而如今的曲律皇帝海山,怎么变的骨瘦如柴,面色枯黄,憔悴不堪。

玉帖木儿是当年海山身边的亲卫出身,他知道海山当年在岭北时候是如何的英武雄壮,他抱着皇帝的裤脚嚎啕大哭,请求皇帝爱惜自己。

早年的伤病,登基后的操劳,再加上不加节制的欢纵,最终击垮了强壮的大元曲律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至大四年初四的新春晚宴上,海山大汗用一个特意做成头盔形状的巨大酒觞,一碗接着一碗的跟身边的大臣干杯。元世祖忽必烈留下的那个比澡盆还大的渎山大玉海(现存于北京市北海公园),竟然喝干了三次。

当晚,多次喝晕过去的海山大汗在硬挺着送走了所有大臣之后,终于挺不住了,大口大口的鲜血从口鼻之处喷了出来。

当答己太后和皇太弟寿山匆匆赶来的时候,海山大汗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太医院的太医们急的团团转。

看到地上一大片殷红色,泛着酒臭味道的血迹,作为母亲的答己太后一下子,泪流满面。她早年丧父,中年丧夫,现在不想晚年丧子。她早就提醒过儿子:“你身上伤病太多,就不应该当这个皇帝,让你年富力强的弟弟来当,你做个太上皇不好么?”

可是倔强的海山却会意错了母亲的意思,反而说自己有功于国,众望所归,这是长生天的意志,绝不是自己想要那富贵。最后毅然决然,带兵南下,登基称帝。

答己太后五内俱焚。看着床上面色苍白,气若游丝的儿子,她老泪纵横,埋怨儿子怎么就是这么要强,不听自己这个做母亲的话呢?

然而旁边的皇太弟寿山,除了对兄长的挂念和心疼,眼睛中却又闪出了一丝异样的光。他借口催促大巫过来施法,跑出了玉德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