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官场漩涡凌霜傲雪 > 第43章解迷无途(第1页)

第43章解迷无途(第1页)

第4章解迷无途

王未明的去世,在丽春所引起的反响,刚开始时由于官方忙于善后事宜处置并没有人去注意,随着王未明去世的善后事宜处置的结束,这些后续反响也就逐步在丽春各层面显现出来了。

归总起来,王未明车祸去世所产生的反响,大致分为民间和官方两个方面。

在民间,对王未明车祸去世的反响是正反两个方面,正面的反响认为王未明的去世是丽春的一大损失。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王未明到丽春后为丽春做了不少实事,临死都还在为丽春操心,是丽春难得的一个好官;反面的反响则说王未明在丽春急功近利,好于表现,总想着尽快捞取政绩,借助其老丈人余威仍在的有利条件,为自己的晋升提拔奠定基础。就是当天下那么大的雨,有人劝他待雨小一点或者是停下来后再到现场,但王未明完全不听劝告,我行我素地固执己见,一定要到现场去查看灾情。持这种反面意见的人还说,就算是有灾情,那么大的雨也不可能马上施救,否则,不仅救不了灾,可能还会引新的灾情。这是完全不顾他人死活的表现,也是不讲科学施救的表现。

当然,民间还有一种反响,范围很小,也没有事实支撑,其看法和楚新生在听到王未明车祸死亡时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认为王未明车祸死亡是一起阴谋,是被人陷害的结果。

民间老百姓的反响都是是非非常明确的。

官方的反响,当然要比民间的反响更让人回味,毕竟官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不可能象民间那么直白,并且也只有官方的反响才能对事情的最终处置产生直接影响。

在公开场合,谁也不会对王未明车祸去世的事做出负面评论,这不仅仅是涉及到官员的基本道德素养,也涉及到官员自身的社会形象。但在私下里,对王未明车祸去世的反响,却因各自的角色不同及其对王未明态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自然是有惋惜的,有感叹的,也有痛心的,当然也还有幸灾乐祸的。实际上,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不管是哪个人,其所面对的社会都是纷繁复杂的。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利益得失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关键的问题,是王未明去世后留下的政治空间,给不少人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为了这个想象空间,明里暗里有不少人在下面活动,做出自认为对自己有用或有利的事情。

曾有人认真地计算过,一个正厅级职务的变化,可能直接带动至少七个职位的变化,这还不算非领导职务,如果算上非领导职务可能的变动,至少可能带动十二个职位的变动。这还只是计算了层层提拔变动的职位,如果再算上可能是平级变动所带来变化,那就是一个数学高手都可能计算不清的数字。

官场的运行机制是一环扣一环的,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脱节,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只要出现职位空缺,作为组织来讲,都会很快补齐,以免影响那个地方或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面对出现的职位空缺,想着希望能够借机上位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也都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希望去填补因此而出现的空缺位置。

也因此,王未明突然因车祸去世在丽春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反响,都是正常的,包括秦有益对谌建新临时主持政府工作的不满,也是正常反应。

再说谭无忌安排市纪委书记包似正把近两三年来丽春涉及经济问题举报信息线索包括举报人、被举报人、举报事实等梳理成材料送给他,并要包似正把涉及人命官司、人身伤害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也一并梳理后,包似正让纪委信访室对王未明到丽春担任市长以来收到的所有涉及县级干部的举报情况全部梳理了一遍。截止到王未明去世的8月14日,三年多时间共收到反映县处级及以上干部问题的举报信、举报电话等信件86件,其中涉及反映问题比较严重的信件158件,经市纪委立案查处的78件,因反映的问题线索模糊或者是毫无问题线索的7件,尚有7件虽然反映的问题线索比较清晰,但经初步核实尚不具备查处条件。其中有5件涉及到市级领导,有件还涉及到省级干部。在已经查处的78件案件中,被移送司法处理判刑的件5人,被处予党内处分的9件41人,有7件涉及单位的案件,没有追究个人责任,只是要求单位予以处置。涉及人命官司和人身伤害问题的举报共有4件,其中涉及到党政干部的19件,主要反映一些乡镇干部对群众态度恶劣,指使地方恶势力欺压百姓,伤害百姓或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司法,胡乱判案,要么重案轻判、要么有罪不判等。在涉及党政干部的19件信访举报中,涉及县级以上干部的7件,涉及市级干部的件,其中有一件直接点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苟益桥。

对于涉及市级干部有关经济问题方面的反映,只要不是线索明确、事实清楚,谭无忌并不怎么看重,他认为经济问题比较复杂,信访举报者往往是凭空举报,并不会有什么真凭实据,也并不一定是真实事实。而对于人命官司及人身伤害之类的事,谭无忌就觉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谭无忌觉得如果到了要对人的生命安全进行伤害的程度,那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问题,否则,谁也不会到这种地步。在我国的刑法中,对人身造成伤害的罪行,惩治是非常严厉的。只要是神智清晰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犯伤人身伤害罪的。

见包似正送来的材料中有明确点名苟益桥的举报,谭无忌认真反复地对这一件信访线索看了好几遍:“市委书记苟益桥(注:原件如此)涉嫌杀害情人,应严惩重判。”

谭无忌对这个举报有些不相信,觉得肯定是一个虚假举报。同时,谭无忌在头脑里象放电影一样对他所知晓的这几年丽春生的人命案进行比较了回忆,觉得没有哪一件和苟益桥能够直接联系起来。苟益桥作为市委政法委书记,对每一个涉及人命案的案子都参与过问,这是其职责所在,可能有人对涉案人的最后处理不满,就把这种不满甚至仇恨转嫁到市委政法委书记头上,倒是完全可能。

谭无忌问包似正:“涉及苟益桥同志的这条举报,举报件中还有其他内容吗?”

“没有了。因为涉及到市级干部,我也非常慎重,专门将举报信拿来看了,除了这两句话外,没有其他任何内容。这个举报是一年多前的事。当初,我看到这个举报内容空洞,没有任何具体事实,再加上涉及市级领导,我也就没有再处理,只是留意了举报信之前生在我们市的命案情况,到现在这止,举报信之前生在我们市的命案已经全部破获,凶手也都已经全部归案,没有涉及到领导干部的案子。我们市的人在外地被害的案子有好几件,但好像也都已全部侦破,也没有涉及我们市的领导干部的。”

包似正说。从包似正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个空洞的举报也并非是完全不管,而是用了不少功夫的。

对于包似正,谭无忌是比较信任的,他也知道,包似正工作认真负责,刚正廉明,嫉恶如仇,也敢抓敢管,自从他到丽春来担任纪委书记后,虽然直接查处的干部并不多,但通过查处一些案子来警示全市干部,却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有关干部腐败的问题,至少谭无忌自己感觉听到的少了,老百姓的怨声也和原来相比小了一些。

当然,谭无忌知道,谁要有想让腐败绝迹的想法,谁就是天真和幼稚。任何朝代、任何国家,腐败问题都存在,只不过是多还是少的问题。明朝朱元璋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不可谓不严酷,哪怕是只贪污了二三十两银子都会被剥皮,但就是这么严酷的惩处,也没能阻止住明朝官员的贪腐。

“对于省委老书记在听说王未明同志因车祸去世后的第一个反映就说这里面有阴谋的问题,我始终没有想通,他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作为曾经担任过省委书记的人,不可能象普通老百姓那样信口开河。但他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现在未明死了,我们又不可能直接去问省委老书记。到底该如何去解这个谜,我心里一直没有找到途径。”

这是谭无忌心里一直在想,但至今也没有想出任何眉目来的问题,他把自己心里始终解不开的疑问告诉包似正,希望包似正能够帮他解一解这个疑问。

对于这个问题,包似正在第一次听谭无忌说了后也一直在思考,从纪委的角度,包似正反复分析了楚新生说的车祸是一个阴谋的可能性和制造这起车祸的动机和目的。对此,包似正和谭无忌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一个人往死里整,必定是同样会因为死者会威胁到整人者的生命安全,否则,谁也不会因为一般的事就对一个人下狠手让其致死。

那么如果真有人下狠手致王未明于死地,那么肯定是王未明已经威胁到了下狠手者,包似正反复想王未明到丽春后的情况,觉得王未明在丽春虽然高调,并且对腐败问题、对丑恶现象嫉恶如仇,但都是当面斥责,并没有要置人于死地的举动,就是自己这个纪委书记,王未明也从来没有提出过要对某个案子或者某个人严查重处的要求。那么他会和谁有不共戴天之仇呢?(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