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来到粮仓处,宁随、柳隐等人也一同到来。只见粮仓燃起了熊熊大火,好不猛烈。姜维、宁随等人见状,也急忙加入了救火的行列。
就这样忙活了半天,总算是扑灭了大火。扑灭了大火后,姜维问起了原因,却是蒋舒负责看管粮仓,因为饮酒喝醉,导致帐后遗火,从而烧着了粮仓。姜维大怒,命人将蒋舒押入牢中,择期问斩。蒋舒听后,连忙跪地求饶。姜维大怒说:“你知道这些粮草有多么重要吗?无论是日后北伐,还是用来防守阳平关,这些粮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被你一场火烧掉大半,还想让我怎么饶了你?”
蒋舒心急如焚,连忙说:“哼,姜维,你可不要忘了,现在成都那些人已经对你起了猜忌,也就只有我们蒋家还在帮着你,你若是杀了我的话,后果怎么样你可得想清楚了。”
姜维又气又怒,心想:“蒋舒所说的也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眼下我与成都那边的关系的确不能再进一步恶化了。”
权衡再三,最终对蒋舒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我会向陛下上表,罢免你武兴督的职务,你去防守阳安关吧。”
蒋舒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知道了,多谢大将军。”
心想:“竟然被配到阳安关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看来我这辈子都要待在那个地方了吗?不,我绝不这样!”
一旁的宁随心想:“看蒋舒的样子,明显就是不甘心。姜老先生只派他去守阳安关的话恐怕他会做出不利于大汉的事情来。”
于是等众人散去后,偷偷追上姜维,对他说了此事。姜维叹了口气说:“我也看出来了,只是眼下大汉急需用人之际,只能先这样子了。何况我也不放心他一个人去守阳安关。”
宁随问:“将军的意思莫非是还要派一个人去和蒋舒防守阳安关。”
姜维点了点头说:“阳安关毕竟也是个重要的关隘。”
宁随又问:“那将军打算派谁去啊?”
姜维想了想说:“派傅佥去如何?”
宁随忧虑地说:傅佥兄弟与那蒋舒有些恩怨,只怕是不合适。”
姜维说:“傅佥为人忠勇,不会以私废公,有他在蒋舒旁边我才放心。”
宁随说:“但愿如此。”
姜维又说:“这件事情就我和你两个人知道,先不要对其他人说先。”
宁随点头答应。
第二天,姜维就向刘禅上表,将蒋舒烧毁粮仓一事告知了刘禅,同时弹劾了蒋舒,解除蒋舒武兴督的职务,将其放到阳安关去镇守。刘禅一一批准,并下令姜维返回成都。
姜维接到了刘禅的命令后,犹豫不决。于是找来了宁随和诸葛果商议。宁随对姜维说:“现在回去就等于是送死。将军可千万不要回去。”
诸葛果也说:“我也赞同宁随的建议,伯约,此时不是回到成都最佳的时机。”
姜维犹豫地说:“陛下有诏,怎能不回去呢?”
宁随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马隆之前说过司马昭已经有了伐汉之心,不如就以此为由,推脱不回。”
诸葛果也点头说:“虽然这会引起陛下的猜忌,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姜维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唤来使者,说明了情况。
刘禅见姜维不愿回来,心中不免起疑。黄皓在一旁进谗说:“陛下,姜维已经越来越胆大妄为了,竟然不将陛下的命令放在眼里。”
刘禅说:“嗯,姜维这家伙是不能再放任下去了。”
黄皓见状,趁机提出了用阎宇代替姜维的事情来。刘禅也对姜维略有不满,对黄皓说:“嗯,等姜维回来后就这么办吧。”
黄皓心中窃喜,心想:“姜维啊姜维,整个朝堂中就你不听命于我,这一次我要让你身败名裂——陈袛啊,你就在地下好好看着吧,没有了姜维,大汉照样存在。”
没过多久,姜维又回到了沓中,在沓中进行屯田。同时又对汉中防务进行了些许改动:傅佥随同蒋舒镇守阳安关;夏侯霸镇守阳平关;柳隐驻守黄金城;原阳平关守将卢逊则调到南郑关进行防守;其余人等照旧不变。
却说邓艾在姜维撤退后,摆下了宴席。席上,邓艾先是庆祝了一番,祝贺此次又再一次击退了姜维。接着又向众将轮番敬酒。众将无不喜笑颜开。轮到了魏平时,魏平还在为私放马隆一事惴惴不安,见邓艾没有丝毫怪罪之意,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还暗自庆幸地想:“看来是瞒了过去。”
就这样轮了一遍后,魏平又高兴地多喝了几杯酒,已经有了些许醉意。邓艾见魏平已经半醉,觉得时机成熟,于是掷杯为号。顿时有数名刀斧手冲进宴席里拿住魏平。魏平大惊,还待反抗,不料不胜酒力,难以反抗,只能任由刀斧手捉拿。魏平心想:“果然,是我想得太简单了。既然如此,我只剩最后一件事情能做了。”
于是对邓艾说:“邓将军,我知道我犯了什么事?但是我请求你不要连累我的家人,这一切罪责都由我来承担。”
邓艾略有怜惜地说:“魏将军,从文帝时期(曹丕)到现在,你也算是四朝老臣了,怎么会犯如此糊涂之事啊?”
魏平说:“那马隆因为与我乃是旧识,所以一时心软,才放走了他。”
邓艾问:“真的只有这样吗?”
魏平点了点头,心中却暗想:“孝兴、仲权他们都心存魏室,哪怕是为了大魏的复兴,我也得放他们走,但是这些话是不能对邓艾说,若是说了的话,我家人性命很有可能不保了。”
邓艾再三进行确认,魏平只是认定以认识马隆为由才放走了他。邓艾见状,也不再说些什么。于是便命刀斧手将魏平带下去,以通敌之罪择期问斩。魏平的妻小则在邓艾的周旋下没有受到牵连。
消息传到了大汉,马隆得知后,哀叹不已,特意为魏平立了一座衣冠冢。宁随前去安慰马隆,见马隆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呆呆地望着北方天空。宁随上前问:“马兄在想什么?”
马隆见是宁随,连忙起身说:“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来。”
宁随问:“是魏将军的事情吧?”
马隆点了点头。宁随安慰马隆说:“你也不要多想,魏将军他可是将大魏复兴的希望交托到了你的手里才选择放你们离开的,不然他大可杀了你们来保全他自己,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不是吗?”
马隆叹了一口气说:“大魏还有希望复兴吗?忠于大魏的臣子被司马氏一家逼得死的死,走的走,朝局也基本上被司马昭给掌控,真的还有机会吗?”
宁随说:“只要不放弃,就肯定会有机会的。”
马隆看了一眼宁随,随即叹了口气,心想:“或许这就是大魏与蜀汉的区别吧。蜀汉明明只有益州一州之地,无论是谁都能看出两国的实力差距,可蜀汉却能从诸葛亮时期开始就多次对大魏进行北伐,恐怕凭的就是这股毅力吧。若是我们大魏的人也有这股毅力的话,何愁不能复兴魏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