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修仙从五行观开始长生 > 摸鱼随笔(第3页)

摸鱼随笔(第3页)

我如今还能念出好几本,《小爵士》、《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简爱》、《呼啸山庄》……之所以大多是国外小说,我想大概是内容上不算晦涩易于理解,比较有阅读性。

我高中靠着骗我弟的零花钱,办了一张希望读书社的借书卡,从此打开新世界。

这方面的内容,我在白蘸糖时期写过单章,就不赘述了。

坦白来说,我敢于尝试写作的信心,多半来自外行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膨胀心理。

因为我当时确实是觉得这玩意儿有手就行,甚至后来我刷知乎,刷到“我作文分高能不能写网文”

、“我高考语文多少分能不能当白金”

,我一度捂脸。

作者群经常会有特定节目,忆苦思甜,回想当年扑街的日子如何艰难。

我一般都是拿美漫时期说事儿,乃至后面的几度沉沦。

但像活儿该所说的,入门之初屡屡被拒稿,十万字申请三江基本没遭遇过。

我从高中开始尝试,没有遇到过签约阻碍,当时的盛大起点、后来的创世阅读,包括其他网站,都没被拒签过,唯一给过我拒签站短的,是纵横。

它得到了我的第一次。

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哪个网站有自己喜欢的作者就去哪个。

我想去纵横是因为总管、方想、神机,去创世是因为猫腻……

我对网文的初体验停止在大学,我有了更好的娱乐方式。

电影。

我大一拿到大姑家里淘汰下来的二手笔记本,接触上网冲浪。

配置太低,玩不了啥游戏,况且我这人游戏天赋向来拉胯,所以选择用看电影消磨时间。

电影在我大学时期占比重很大,我差不多每周两部,偶尔产出几篇影评,顺便混了一阵子贴吧和豆瓣。

我最喜欢的导演是安东尼-明格拉,他拍出来的东西像散文,细腻含蓄,但并不乏味平淡。

最喜欢的电影是《死亡诗社》、《在云端》,第三名目前常在《楚门的世界》、《冷山》、《闻香识女人》浮动。

这个爱好让我正式上架入行的作品,差点从美漫换成美娱。

我为此很认真做过一本大纲,幻想中的后宫角色是苏菲玛索、伊莎贝尔阿佳妮、莫妮卡贝鲁奇、妮可基德曼……很长一串,哈哈。

我蛮认同,好莱坞部分老演员抨击流媒体的一些言论,进而理解保守派对于技术革新的担忧,虽然他们更多是因为蛋糕分配的现实利益。

但过度的视效技术,的确会让电影内容变得单薄,就像我每次说理解不了《阿凡达》,很多人都会跟我科普,这部电影掀起技术革命,多么牛逼,可我还是觉得不妨碍它故事老套又掉牙。

这就是我觉得技术并未让电影变得更好的例子。

我十年前用笔记本看《死亡诗社》被触动,十年后坐在电影院看重映,只会让那份触动更深沉,但假如我十年前不曾走进电影院看《阿凡达》,被它出色的效果所震撼,十年后再用电脑欣赏,只能认为它是烂片。

那么,技术带来了什么?

思维发散,扯得有些远了。

大学的网文创作并未有啥起色,我娱乐方式变多了,阅读不再是唯一。

我不仅看电影,也打游戏,于是创作进度被搁置,几次签约的作品,都未能坚持到上架就草草收场。

大学的我尚未体会生活的沉重,更不会知道我每个月八百块的生活费,是我母亲打三份工,从累人的流水线下来,替人扫楼道和洗衣服所赚到积攒寄来。

等到需要实习找工作,我才明白挣钱其实很难,需要出卖很多东西,时间、精力、甚至年轻人最在乎的体面尊严。

我专业是计算机,但第一份工作却是金融相关,直白点讲,就是在一个皮包公司充当所谓“理财顾问”

,让人开户炒股票或者期货。

我的人设是西南财经毕业,参与过上亿资金项目,刚从九大投行离职的美女顾问。

大多数愿意相信理财顾问的人,多半不会被以上所述的假冒履历骗到,但男人一定会被女人骗到。

皮包公司的咨询部门,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我们实习大学生所伪装的美女顾问。

人设各种各样,有时候并不主打精英,还会刻意弄几个清纯女大的人设,专钓中年色批。

据我观察,成功率不低。

正如哪个十八岁男大拒绝得了,能跟自己打相同的游戏、聊感兴趣的比赛、讨论篮球足球的靓女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