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母因着爱儿失踪,终日饮泣,悲痛入骨,便患了恶疾,挨不到数年,撒手人寰。任父与妻子鹣鲽情深,自是大恸而病,虽勉强支撑,却也只多留在阳世两年。家中如此变故,任家两坊的光景也不似旧识。临死前,任父一直想为任罗衣早定一桩婚姻,将两坊生意都交到未来家翁手上。谁知任罗衣气性颇高,见家业无系,硬是以一己娇弱之身,扛起了任家的生意,断然不肯叫家里人为自己议亲。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抛头露面,买卖行商,流言蜚语自不必说,更无人看好任家两坊。当时全伯宁县的商户,但凡提起任家商坊,都说要摧折在这不晓事的女子手上,谁知时光一速如此,直到今日,县里县外,竟无人不知这“弘微”
之名了。
“我原想,将坊名改作弘微,再将生意越发做大起来。即使弟弟流落外乡,走失时记事不清,或许听得‘弘微’之名会想起什么,一路寻来。”
阿元听任罗衣如此说,心头一叹:这许多年过去了,任弘微是死是活,尚不知道,更遑论有归家一日了。什么一路寻来,看见坊名,醒悟前身,姐弟相认,简直是梦外之梦。
47任家坊旧事(二)
阿元为之伤心低恻不已,又不禁敬佩满怀:“任罗衣,你哪来这样大的志气心气呢?我活到这十六七岁,才敢豁出去离了家,你那时才十三四岁吧?怎么敢的呢?”
任罗衣轻扬脸孔,矜而不骄:“谁t叫我是任家女儿呢?其实那时候娘生了病,我便学着料理家中生意了。后来爹爹虽去了,也还有顾总管夫妇帮持。我于这商贾之道,勉强算有点资质,看周围亲叔舅伯都似要看我笑话,一赌气,倒不信撑不起这家业来。”
任罗衣想起当时艰酸苦楚,眼中暗昧,眉尖蹙紧,“更何况,我不想叫任家这份产业改姓。倘若弟弟回家来,这招牌已改作林家坊、徐家坊,我能怎样同他说?难道说,好弟弟,你既然回来了,便在姐夫处讨一份工?”
阿元心中微微一沉,道:“你是为任弘微守着这份家业?可……”
阿元没再说下去。
儒家师傅教过,知其不可而为之。心中怀着那一份近乎无望的希冀,那一份磐石难移的信念,江水可竭,山海可平,人的希冀与信念,却未必可屈。
任罗衣见阿元沉默,反而问她:“你想说什么便说吧。”
阿元垂着脸,浓密的长睫在眼底投下一片幽影:“我是一个无能之人,简直想躲起来避世避人。见了你,倒有点自惭形秽。”
任罗衣摇头浅笑:“何至于此。你若是肯,就来帮帮我。说自己什么无能不无能的,这些话多自怜讨嫌!”
阿元斜她一眼,又笑又气:“我在你面前,不就是个讨嫌的人!”
任罗衣伸出手来,握住了阿元的手,仿佛这一握的温度,便暗含着过往的种种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家中变故之前,我也是循规蹈矩的,勉勉强强算个闺中淑女,也想过有朝一日出了阁,去夫家做个贤妻。后来啊,贤妻良母是做不成了,好生做个贤掌柜吧。我知道,县郡里有身份的小姐太太,见了我虽是笑脸相迎,私下都不愿与我这般的闺中‘异类’相交。”
阿元斜飞目光:“那是她们心窄眼窄。天生万物,各有不同,有人喜欢做贤妻良母,有人喜欢做贤掌柜女东家,这有什么的了?若没有你,她们哪里来这么些好首饰好衣裳可选?”
任罗衣笑影如花:“不然怎么说咱们意气相投呢。其实经这些年,我倒觉得这样不婚不嫁的,也没什么不好。自身养得自身来,又不必看夫家的脸色,受妯娌的闲气,多少清净。在县城里见了我,心里再怎么多嘴多舌,面上谁又不尊称一声‘任坊主’?我算想明白了,这两间铺子,就是我的脸面,就是任家的脸面。只要将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连带着伙计货娘生计圆满,就是我的造化了。”
士农工商,原来阿元也将商事看得颇低。可与江玄、任罗衣相交以来,她倒也觉得,这商字亦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绝不该轻忽。像南越王寨里那些所谓的“士”
,做着她的半个师傅,成日说些帝王、圣贤、阁老、宰相的陈年旧事,叨叨几句复国复业的废语,听得人双耳起茧,却不知寨外百姓米钱几厘,布匹几尺,生计几何。这般空言的“士”
,连与任罗衣这样的当家掌柜做打杂小厮,还要嫌他手慢话多呢。
任罗衣见时辰已晚,整整衣衫道:“我得去了,你在后面帮着看货理货吧。柜台前就别去了。”
阿元点点头,目送任罗衣离开。正逢翠翘捧着茶壶来要热水,阿元顺手帮她续上了。
“哎,那个难缠的莫家少奶奶又来了,总是嫌东嫌西的,还嫌弃咱们茶不好,水不热的。偏生又是个抠门鬼,来几趟也不买一趟东西!”
阿元闻言,将怀里的药囊取了出来,从内掏出一颗杂绿的药丸:“这是十茶丸,清热泻火的,掺在水里一股子好茶香,我偶尔拿来混当茶叶喝,请那位少奶奶喝喝看。”
翠翘忙捻住了丢在茶壶里,笑道:“阿元小姐身上跟个小药铺似的,什么都有,等会我也尝一杯,看多好喝。”
阿元这才想起问:“方才那个姓郑的,他买那花钿没有?”
翠翘道:“怎么没买?还多要了一样摆件呢。”
翠翘见阿元神色,半是宽慰道,“阿元小姐别不自在。这郑公子就是个见了美色走不动道的俗人。以往还打过我们东家的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