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优秀影片的双腿:见前注。
[26]UFA全称UniversumFilmAG(环球电影股份公司),成立于1917年,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一直到二战期间首屈一指的电影制片公司,曾是能够与好莱坞形成某种抗衡的世界电影的主力军,对好莱坞构成重大威胁。尽管风采已不比当年,但该公司一直存续至今,仍在拍摄电影和电视节目,成为德国最古老的电
影公司。当年旗下的名导包括弗里茨·朗和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茂瑙;除本片外,名片还有《玩家马布斯博士》(1922)、《大都会》(1927)和玛琳·黛德丽的第一部有声片《蓝天使》(1930)。
[27]《电影季刊》(FilmQuarterly):电影期刊,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于伯克利出版。原名《好莱坞季刊》,创刊于1945年,1951年更名为《电影广播电视季刊》,并于1958年定为现名。期刊号:ISSN0015-1386。《电影季刊》为同仁杂志,发表学术评论与分析,内容涵盖世界电影、当代大片、好莱坞经典、纪录片、动画片、独立电影、先锋派作品和实验电影以及录像作品。
[28]人物性格真相(TrueCharacter):直译为“真实性格”
,却又是“人物”
的“真实性格”
。Character为本章乃至本书的关键词,该词兼有“人物”
、“性格”
和“品行”
等多重能指,而在作者的语用所指中,既有其表层的“人物”
语义亦有其深层的“性格”
语义,多种深层结构融于同一个表层结构,所以中文翻译时只好根据其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所指而予以兼顾。即使是单独出现的“人物”
一词,亦隐含“性格”
之意,这是中文表达无法实现的地方,故此特
注。
[29]他选故他在:套用“我思故我在”
的句式和逻辑。
[30]苏菲的选择(SophiesChoice):美国作家威廉·斯泰伦于1979年出版的小说,讲述纳粹集中营一名波兰幸存者苏菲如何被迫在自己的幼小儿女之间做出选择,决定谁死谁活的故事。小说一经出版就成为了最畅销的书,并于1982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梅丽尔·斯特里普)。本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品,斯泰伦的代表作,并于1980年获得小说类美国国家图书奖。“苏菲的选择”
一语遂成世界语汇中的成语典故,泛指两害必取其一的悲剧性选择。
[31]周六上午的卡通(Saturdaymcartoon):对美国动画电视节目的口语化泛指,因为美国的各大电视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都会在周六上午播放动画节目,然后周日上午重播,时间一般是从上午八点一直到中午十二点。
[32]邦德系列电影:从1962年第一部詹姆斯·邦德影片问世,一直到2012年10月最后一部上映,该系列已经持续23部,总票房高达60亿美金,成为史上票房第二的系列影片(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77亿美元)。若考虑通胀因素,其总票房
则为史上最高,远超现在的100亿美金。据索尼公司确认,第24部暂名《邦德24》,也已经开始投拍,定于2015年11月6日上映。
[33]此处及上下文多处《哈姆雷特》引文译文均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版《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本。
[34]首开(Opening):一部影片公开放映的开始。制片人和发行人通常要在影片首开之时举行一些特别活动,邀请导演和演员到场助阵。好莱坞影片首发之所以被称为“首开”
缘起当年电影圈内流行的一个老说法:“电影就像降落伞——如果打不开,就得死。”
[35]汝必留最佳于最后(Thoushaltsavethebestforlast):仿《圣经》“十诫”
句式,作者的此类幽默致敬在书中不乏其例,所以译文亦从其古拙文风。
[36]吉恩·福勒(GeneFowler(1890—1960)):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剧作家。除新闻写作之外,其存世作品主要包括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十数部电影剧本以及二十多部传记和回忆录等各种图书。出自他口中或笔下的“名言”
在美国文化中流传甚广,除麦基所引之外,还有一条关于写作的诙谐警句:“成为成功作家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读好作品,记住它,然
后忘记你所记住的出处。”
其子小吉恩·福勒(1917—1998)也是好莱坞一位颇有成就的电影剪辑师和导演。
[37]华氏一百三十度:约合54。44摄氏度。
[38]俄狄浦斯王(OedipusRex):公元前5世纪索福克勒斯所著悲剧。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认为,这是索福克勒斯最伟大的作品。在二十世纪,它在作者所写的诸多悲剧中是最受重视最受欢迎的一部。悲剧的主人公俄狄浦斯是底比斯的国王,他企图逃脱自己的宿命,却又轻率地朝自己的命运奔去。亚里士多德称此剧为悲剧形式的典范。
[39]法尔斯塔夫(Falstaff):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也许是最伟大和最著名的喜剧人物,对他性格的刻画完全出于莎士比亚的创新手法。在《亨利四世》上下篇中,他是放荡的化身,哈尔王子的忠实伙伴,用胆小、鲁莽和自私的寻常见解评论剧中的政治行动。在《亨利五世》一剧中,他的死写得十分感人,后来这个角色又在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中出现。传说该剧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根据女王授意而写,她想要看到法尔斯塔夫在一个剧中坠入情网。
[40]吉姆老爷(LordJim):J。康拉德1900年所著小说,主要刻画“帕特纳号”
大副吉姆,他
看上去十分果敢,富有男子气概,却在一次船难中莫名其妙地弃船逃跑,致使八百名穆斯林朝圣者死于非命。
[41]希腊人卓尔巴(ZorbatheGreek):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斯所著小说《阿勒克西·卓尔巴的一生》(1946)的译本。小说描写一个热情的希腊老农民,他对生活热爱,甚至在逆境中也是如此,与讲述者的胆怯形成对照。该作品于1964年被拍成电影。
[42]帕迪·查耶夫斯基:全名SidneyAaron“Paddy”
Chayefsky(1923-1981),美国戏剧作家、银幕剧作家和小说作家,是史上唯一一个单独三获奥斯卡最佳编剧的人(其他三度得主伍迪·艾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查尔斯·布拉克特和比利·怀尔德都是与人共享此荣)。
[43]福尔摩斯法官:全名OliverWendellHolmes,Jr。(1841-1935):美国法理学家,1902年到1932年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1930年1月至2月任美国代理大法官。福尔摩斯直到90岁零309天才退休,是最高法院历史上最老的法官,其简洁精妙的言论在法律史上也是被引用最多的。
[44]同时保留并吃掉自己的蛋糕(Haveourcakeait
too):语出谚语“Youthaveyourcakeaittoo”
。“保留”
蛋糕则不能“吃掉”
蛋糕,“吃掉”
蛋糕便不能“保留”
蛋糕,二者互斥,相当于中文谚语“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或“又当婊子又立牌坊”